橘香散

JU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心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4%
腎經 14%
肝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橘香散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的功效。橘香散方以橘皮、香附等芳香化濕藥為主,但單用容易耗氣傷津,白朮的加入可以補脾益氣,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達到祛濕而不傷正氣的效果。
  2. 固本培元: 白朮還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防止濕邪入侵。橘香散治療的是濕濁內阻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加入白朮可以固本培元,提升治療效果,並預防病情反覆。

橘香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以行氣解鬱,苦燥之性可以燥濕化痰,溫性可以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呃逆等症狀。
  2. 增香調味: 陳皮氣味芳香,可以中和藥味,增加藥物口感,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

橘香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水濕積聚,有助於改善橘香散中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同時,茯苓還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等症狀,與橘香散中其他藥材配合,更能增強其整體療效。

橘香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橘香散中多用辛香燥烈之品,如橘皮、香附等,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其補脾益氣作用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而其緩急止痛作用則能配合橘皮、香附等藥物,更好地緩解氣滯、腹痛等症狀。

橘香散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可溫補陽氣,散寒止痛。橘香散中常配伍寒涼藥物,如橘皮、香附等,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四肢厥冷等症狀。附子在此起到溫陽散寒,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2.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衰微、寒邪內侵所致的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橘香散中加入附子,可增強其救治危重病症的功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橘香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橘香散主治寒邪客於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乾薑能溫中散寒,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
  2. 協調藥性:橘香散中,橘皮、香附等藥性偏寒涼,乾薑的加入可以起到溫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之弊,使藥效更加協調,更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主治功效


橘香散

**成分:**白朮、陳皮、茯苓、甘草、附子、乾薑。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三焦之氣充盈,皮膚堅硬而脹。

**總結:**橘香散由白朮、陳皮、茯苓、甘草、附子、乾薑組成,具有溫補陽氣、化痰止咳、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固表止汗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三焦之氣充盈,皮膚堅硬而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湯浸,去白,曬,面炒黃)。上為末,麝香研。
每服2錢,酒調下。
(《直指》卷二十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橘皮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橘香散, 出處:《袖珍》卷四引《聖惠》。 組成:陳皮(湯浸,去白,曬,面炒黃)。 主治:小兒吹乳致乳癰,痛極不可忍者,未結即散,已結即潰。

橘香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白朮4兩(米泔浸1宿,洗淨),陳皮2兩(去白),茯苓2兩(去皮),甘草2兩(炙),附子1兩(炮),乾薑半兩(炮)。 主治:調順三焦,平和胃氣,順氣。主治:三焦氣滿,皮膚堅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