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胃止吐湯

ZHEN WEI ZHI T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0%
肺經 20%
心經 13%
腎經 13%
肝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鎮胃止吐湯」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止嘔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附子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從而止嘔。
  2. 補益脾腎,固護中氣: 附子入腎,可補益腎陽,而腎陽有助於脾陽運化,脾胃功能恢復,則可改善胃氣虛弱、中氣不足導致的嘔吐。

總之,附子在「鎮胃止吐湯」中發揮著溫陽散寒、補益脾腎、止嘔逆的作用,對於寒性胃痛、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鎮胃止吐湯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或辛辣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脾胃吸收。
  2. 增強療效,健脾和胃: 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並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進一步幫助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例如,甘草可以與生薑、半夏等藥材配伍,共同起到止嘔的效果。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其健脾益氣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從而減少胃部不適和嘔吐。白朮的燥濕止瀉作用,則有助於去除胃腸濕氣,緩解濕邪困脾導致的胃脘脹滿、嘔吐等症狀。因此,白朮在鎮胃止吐湯中扮演著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角色,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功能,達到止吐的效果。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嘔止吐: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之效。對於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止嘔止吐的效果。
  2. 助脾運化,和胃止痛:乾薑還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減少胃部不適,緩解嘔吐。同時,乾薑還有和胃止痛的作用,可以減輕胃部疼痛,改善胃部不適的症狀。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茯苓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減少嘔吐。
  2. 寧心安神:茯苓還能寧心安神,對於因心神不寧、脾胃失調而引起的嘔吐,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胃脘不適、噁心嘔吐多因脾胃氣滯、痰濕阻滯所致,陳皮能理氣解鬱,化痰止嘔,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

二、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尤為有效。陳皮的辛香氣味能刺激胃部,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食物,減少嘔吐的發生。

「鎮胃止吐湯」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其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用於治療胃氣上逆,痰涎壅盛所致的嘔吐,如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痰多等症狀。
  2. 和胃止痛: 半夏不僅止嘔,還能和胃止痛。其能燥濕化痰,溫胃散寒,對於寒濕凝滯,胃氣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脹等症狀也有療效。

因此,半夏在「鎮胃止吐湯」方劑中,可以有效地降逆止嘔,和胃止痛,達到鎮胃止吐的功效。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利用其 芳香化濕、理氣止嘔 的功效。藿香氣味辛溫,能 疏散表邪,且能 燥濕化痰,對於因濕濁阻滯胃腸、脾胃失和所致的 嘔吐、腹痛、食慾不振 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此外,藿香還能 理氣止痛,對於胃脘脹滿、氣逆上衝等症狀也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故而成為鎮胃止吐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鎮胃止吐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和胃降逆: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溫胃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砂仁能溫中降逆,緩解胃部不適,達到止吐的效果。
  2. 醒脾開胃: 砂仁具有醒脾開胃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的嘔吐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砂仁在鎮胃止吐湯中能起到和胃降逆、醒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嘔吐症狀。

主治功效


鎮胃止吐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附子、甘草、白朮、乾薑、茯苓、陳皮、半夏、藿香、砂仁等,具有痘瘡、虛嘔不止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鎮胃止吐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瘡、虛嘔不止等疾病。痘瘡是一種由痘瘡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皮疹為主要症狀。虛嘔是指嘔吐物中沒有食物或其他物質,僅有少量黏液或清水。

鎮胃止吐湯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療痘瘡、虛嘔不止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甘草、白朮、乾薑、茯苓、陳皮、半夏、藿香、砂仁。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痤瘡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鎮胃止吐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三。 組成:附子、甘草、白朮、乾薑、茯苓、陳皮、半夏、藿香、砂仁。 主治:痘瘡,虛嘔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