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能,可助茯苓、半夏等藥物消痰降逆,化濕止嘔,更有助於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 燥濕化痰:陳皮具燥濕化痰之功效,可與茯苓、半夏相輔相成,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尤其適用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包含半夏,其主要原因有二:
- 和胃降逆: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因寒濕阻滯、痰濁上逆所致的胃脘脹滿、嘔吐、噯氣等症,半夏可起到和胃降逆、化痰止嘔的作用。
- 解毒消腫: 半夏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或痰熱阻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在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半夏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能起到更好的解毒消腫效果。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含有「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方中加入茯苓,旨在利水滲濕,消退水濕停滯之證,以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 健脾寧心:茯苓還具健脾寧心之效,能益氣健脾,安神定志。方中加入茯苓,有助於緩解濕邪困脾所致的脾氣虛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提高患者的整體療效。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功效,能緩解半夏、茯苓等藥物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作用。
其二,甘草可補脾益氣,和胃止嘔,與茯苓、半夏共同作用,能增強健脾和胃的功效,有效緩解濕痰阻滯、脾胃虛弱所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止嘔: 茯苓半夏湯原方主治脾胃濕痰阻滯,常伴隨噁心嘔吐。砂仁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和胃、消食止嘔的功效,可助茯苓半夏湯增強止嘔作用,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
- 溫脾散寒: 茯苓半夏湯偏寒涼,對於脾胃虛寒者,單用可能會加重寒涼之症。砂仁溫中散寒,能溫暖脾胃,避免寒邪凝滯,使藥力更易於發揮,改善患者的脾胃寒證。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茯苓半夏湯主治脾虛濕阻,而白朮可補脾氣,助茯苓、半夏健脾祛濕,使藥效更為顯著。
- 和中調氣:白朮能和胃氣,使脾胃功能協調,與茯苓、半夏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和中化濕、降逆止嘔的效果。
主治功效
加味茯苓半夏湯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白朮六味藥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嘔安胎等功效,適用於孕婦早孕反應。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痛、腹脹等症狀。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燥濕、降氣、散結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嘔吐、腹脹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脾虛、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甘草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弱、咳嗽、哮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溼、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溼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水腫、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加味茯苓半夏湯中,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白朮六味藥材共同作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嘔安胎的功效,適用於孕婦早孕反應。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1錢,半夏2錢(薑炒,則不動胎,為健脾化痰主藥),茯苓3錢,甘草(炙)1錢,砂仁(炒研)8分,白朮錢半。
若瘦人兼熱,加麥冬、竹茹;或脈滑數之甚,加黃芩。
生薑、大棗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可用,但孕吐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茯苓半夏湯, 出處:《會約》卷十四。 組成:陳皮(去白)1錢,半夏2錢(薑炒,則不動胎,爲健脾化痰主藥),茯苓3錢,甘草(炙)1錢,砂仁(炒研)8分,白朮錢半。 主治:妊婦惡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