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22%
腎經 20%
肺經 13%
心經 11%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壓驚湯

整體功效

安神定驚,鎮心止啼。

主治

驚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已發搐。

驚未發時,指的是小兒驚風發作前的症狀,常常表現為面色發紅,心跳加快,不安不寧,啼哭不止,神志恍惚。已發搐,指的是小兒驚風發作後的症狀,常常表現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壓驚湯,治小兒驚風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已發搐者。方中茯苓、白朮、神麴、甘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半夏、硃砂,化痰止咳,鎮驚安神;陳皮、砂仁,理氣和胃,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安神定驚、鎮心止啼之功。」
  2. 《中醫臨床治療學》:「壓驚湯,主治小兒驚風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已發搐者。方中茯苓、白朮、神麴、甘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半夏、硃砂,化痰止咳,鎮驚安神;陳皮、砂仁,理氣和胃,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安神定驚、鎮心止啼之功。」

傳統服藥法

茯苓1錢,白朮5公,神曲5分,甘草3分,半夏3分,辰砂3分,陳皮1分,砂仁1粒。吐者,去甘草,加砂仁;瀉者,加車前子。
(《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茯苓、白朮、神麴、甘草、半夏、硃砂、陳皮、砂仁組成。茯苓、白朮、神麴、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半夏、硃砂具有化痰止咳、鎮驚安神的功效;陳皮、砂仁具有理氣和胃、化痰止咳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安神定驚、鎮心止啼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
心內膜炎
心肌梗塞
心包炎
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壓驚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七。 組成:茯苓1錢,白朮5公,神曲5分,甘草3分,半夏3分,辰砂3分,陳皮1分,砂仁1粒。 主治:驚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已發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消導二陳湯

相似度 82%

理脾固本湯

相似度 80%

化食養脾湯

相似度 77%

縮砂二陳湯

相似度 76%

倍朮二陳湯

相似度 76%

比和飲

相似度 75%

加味異功散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