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驚湯

YA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22%
腎經 20%
肺經 13%
心經 11%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壓驚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對於因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所致的“驚”,茯苓能起到緩解作用,使患者心神安定,減少驚慌恐懼。
  2. 健脾利濕:茯苓同時具有健脾利濕之效。驚嚇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濕困,也會引起心神不安,甚至出現驚厥等症狀。茯苓健脾利濕,可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濕邪對心神的影響,從而達到安神定驚的作用。

壓驚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對於驚恐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提高正氣,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此外,白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消除因驚恐而引起的氣血瘀滯,有助於恢復正常心神活動,進一步緩解驚恐不安的症狀。

「壓驚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驚: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燥濕化痰、安神定驚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痰濕內阻、心神不安引起的驚悸、失眠等症狀,神麴能起到調理脾胃、化痰安神的作用,進而達到壓驚的效果。
  2. 調理脾胃:神麴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脾胃虛弱往往會導致心神不寧,而神麴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從根本上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因此,神麴作為「壓驚湯」中的一味藥材,不僅能直接安神定驚,更能通過調理脾胃,達到治本的效果。

「壓驚湯」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其更為平和,避免對患者造成過於強烈的刺激,有助於穩定心神。
  2. 補益脾氣: 驚嚇往往會損傷脾氣,導致氣血不足,而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夠補益脾胃之氣,有助於恢復體力,改善因驚嚇而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等。

壓驚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驚: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性善降,能降逆氣,止嘔吐,並具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對於因心脾虛弱,或痰濁上擾所致的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半夏可起到安神定驚之效。

2. 化痰止嘔:半夏具有化痰止嘔的功效。壓驚湯中常配伍其他化痰藥物,如茯苓、陳皮等,共同作用,可化解痰濕,解除其對心神的影響,進而達到止嘔安神之效。

壓驚湯中的[硃砂],主要是用於平肝熄風、安神鎮驚。硃砂具有很強的安神作用,可以平息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驚悸、心煩等症狀。中醫理論認為,心神不寧常與肝風內動有關,而硃砂能夠鎮靜心神、安定情緒,對於治療因精神緊張、驚悸引起的症狀效果顯著。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調理內部熱邪,促進安神效果的實現。

壓驚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解鬱: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效。驚嚇會導致氣機鬱滯,心神不寧,而陳皮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安神定志,達到「壓驚」之效。
  2. 健脾和胃:陳皮亦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因驚嚇導致的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壓驚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理氣安神的功效。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脹溫脾止嘔,對於因驚恐而導致的氣逆、心悸、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砂仁還具有化濕醒脾的功效,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進一步增強患者的體質,幫助其更快地恢復健康。因此,在「壓驚湯」中加入砂仁,可以有效地安神定驚、理氣和胃,達到治癒驚恐症的療效。

主治功效


壓驚湯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壓驚湯,顧名思義,乃專治小兒驚證之方。根據《慈幼新書》與《石室祕錄》記載,其主治對象涵蓋驚證之未發與已發階段。

一、 主治症狀:

根據古籍記載,壓驚湯主要針對小兒驚證,其臨牀表現可分為未發與已發兩階段:

  • 驚未發: 表現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等症狀,此階段尚屬氣機紊亂,未至於痙攣抽搐。
  • 驚已發: 則出現抽搐(搐)等症狀,病情較為嚴重。

二、 治療原理:

分析兩部古籍,可歸納壓驚湯的治療原理如下:

  • 《慈幼新書》 著重於壓制驚證的發展,未發則以定驚丹為主,已發則加用壓驚湯,強調根據病情輕重選擇治療方案。

  • 《石室祕錄》 則更深入闡述了方劑的組成原理,其核心思想在於「補脾安神」。陳士鐸認為小兒驚症「皆本於氣虛」,並明確指出「治脾而驚自定」。方中選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藥材,組成類似六君子湯的基礎方,以健脾益氣為根本,再佐以半夏、神麴、砂仁、陳皮等藥材,理氣化痰、消食和中,最終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丹砂則具有安神定驚之效,可有效控制驚厥發作。 此處的「六君子湯變方」更突顯其健脾益氣為根本的治療策略。 此觀點與現代醫學中重視兒童營養、脾胃功能對整體健康影響的觀點不謀而合。

三、 方劑組成藥物分析與功效:

壓驚湯組成藥物功效如下:

  • 人參 (《石室祕錄》版本): 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為君藥,奠定補益基礎。
  • 白朮: 補脾健胃,燥濕利水,佐人參益氣健脾。
  •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與白朮合用,加強健脾利濕之效。
  • 甘草 (《石室祕錄》版本): 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益氣和中。
  • 半夏: 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針對痰濁阻滯之證。
  • 神麴: 消食化積,行氣散瘀,針對食積停滯之證。
  • 砂仁: 溫中行氣,安胎止瀉,理氣和胃,緩解氣機阻滯。
  • 陳皮: 理氣化痰,健脾開胃,與砂仁相輔相成,理氣化痰。
  • 丹砂 (《石室祕錄》版本): 安神定驚,清心寧神,為臣藥,直接作用於驚證。

四、 結論:

壓驚湯以健脾益氣為核心,通過補益脾胃、理氣化痰、安神定驚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小兒驚證的目的。 不同的版本在藥物組成上略有差異,但其治療原理殊途同歸,均以脾胃的調理為根本,再針對不同症狀加以調整,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石室祕錄》版本更清晰地闡述了方劑的組成原理,指出小兒驚證的根本在於脾虛,強調補脾的重要性,對理解方劑的治療機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茯苓1錢,白朮5公,神曲5分,甘草3分,半夏3分,辰砂3分,陳皮1分,砂仁1粒。吐者,去甘草,加砂仁;瀉者,加車前子。
(《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悸

相同名稱方劑


壓驚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七。 組成:茯苓1錢,白朮5公,神曲5分,甘草3分,半夏3分,辰砂3分,陳皮1分,砂仁1粒。 主治:驚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已發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