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脾益氣: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胃弱則消化不良,人參能補脾胃之氣,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提升元氣。
- 扶正祛邪: 人參性溫,能溫補脾陽,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入侵所致的脾胃不和症狀,如胃寒、腹痛、嘔吐等,具有很好的溫補作用。同時,人參也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保護脾胃。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胃虛弱者,易出現濕氣困脾,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和胃,改善濕困脾胃之症。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安神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會影響心神的安定,茯苓能健脾益氣,同時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脾胃雙治飲是一種以調和脾胃為主的中藥方劑,白朮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其作用不容忽視。白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脾為後天之本,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脾虛則會導致體內水濕堆積,進而影響全身的氣機運行。白朮能夠增強脾的消化能力,促進食物轉化為精微之氣,從而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此外,白朮還能通過其利水作用,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預防水腫的發生,保持體內環境的平衡。綜合來看,白朮在脾胃雙治飲中的作用,是其成為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身體的健康維護起到了支撐作用。因此,在使用此方劑時,白朮的存在無疑強化了整體的療效,使其在調理脾胃方面更具科學性及有效性。
脾胃雙治飲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適: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等功效。脾胃虛弱者常伴有氣虛乏力、脘腹脹滿等症狀,甘草可補益脾胃之氣,緩解其不適。同時,甘草能調和諸藥,減輕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為平和。
-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保護脾胃黏膜,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肉桂,主要考慮其溫陽補氣、散寒止痛的功效,可針對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病症,達到雙向調節的效果。
首先,肉桂可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其次,肉桂辛溫走竄,可溫經散寒,解除寒凝氣滯,緩解胃脘疼痛、腹痛冷痛等症狀。
因此,肉桂在「脾胃雙治飲」中發揮著溫陽補氣、散寒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病症,達到脾胃雙治的效果。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消食: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富含澱粉酶,能有效幫助消化澱粉類食物,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和胃止痛:神麴性味甘溫,具有和胃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脾胃不和之症。
因此,脾胃雙治飲中加入神麴,可同時達到健脾消食和和胃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改善脾胃功能。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止嘔逆。脾胃濕困,痰濁內阻,可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有效去除濕痰,改善脾胃功能。
- 降逆止嘔:半夏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常,易導致胃氣上逆,半夏能降逆止嘔,使脾胃氣機恢復正常。
因此,脾胃雙治飲中加入半夏,能有效解決脾胃濕困、痰濁內阻、氣逆嘔吐等問題,達到雙向調節脾胃功能的作用。
脾胃雙治飲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因為砂仁具有以下作用:
- 溫脾止嘔: 砂仁味辛溫,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 行氣消脹: 砂仁有行氣消脹的效果,能緩解胃脘脹滿、噯氣、腹痛等症狀。
因此,在脾胃雙治飲中加入砂仁,可以起到溫脾止嘔、行氣消脹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雙向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脾胃雙治飲功效主治分析
陳士鐸《石室祕錄》中記載的「脾胃雙治飲」,針對的是「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的病症。此方並非單純治療胃部不適,而是從脾胃關係入手,著重於脾虛的根本調理。
治療原理:
方劑的核心思想在於「補脾氣以安胃氣」。古文指出:「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關外安靜,必先關內敉寧。」 此處將胃比喻為脾之關門,胃的吐逆現象如同關門沸騰,其根本原因在於脾胃內部的失調。因此,治療策略並非直接針對胃部,而是著力於調理脾臟,使脾氣健運,從而間接改善胃部症狀。
方中諸藥皆以補益脾胃為主,藥物功效如下:
**人參、白朮、茯苓:**三藥合用,共奏補氣健脾、燥濕利水的功效。人參大補元氣,固本益精;白朮燥濕健脾,溫中和胃;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三藥相配,補益脾陽之氣,使脾之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使諸藥協調作用,避免藥物偏性,且能益氣和中。
**肉桂:**溫中散寒,暖肝腎,溫補脾陽,對於脾陽虛弱者尤為重要。此藥少量使用,避免溫燥之弊。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和胃,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半夏:**降逆止吐,燥濕化痰,針對胃氣上逆,嘔吐的症狀。少量使用,避免其燥性過強,損傷津液。
**砂仁:**行氣止痛,化濕醒脾,理氣和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並改善嘔吐的症狀。
綜上所述,脾胃雙治飲並非單純止吐,而是通過整體調整脾胃功能,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方中補脾之藥佔據主要地位,通過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根治胃吐的症狀。 藥物配伍精妙,各司其職,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其治療原理在於,脾氣健運,則胃氣自安,胃吐之症自然得以緩解。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茯苓3錢,白朮5錢,甘草1錢,肉桂1錢,神曲1錢,半夏1錢,砂仁3粒。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雙治飲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弱、氣虛血虧、陰虛火旺等症狀,不宜服用脾胃雙治飲。此外,脾胃雙治飲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相同名稱方劑
脾胃雙治飲,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人參3錢,茯苓3錢,白朮5錢,甘草1錢,肉桂1錢,神曲1錢,半夏1錢,砂仁3粒。 主治: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