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止瀉湯

SAN HAN ZHI X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3%
肝經 5%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之功效。寒邪易傷脾胃,導致脾氣虛弱,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能補益脾氣,固護脾胃之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之效。
  2. 溫陽散寒: 人參具有溫陽散寒之效,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瀉。散寒止瀉湯常用於治療寒性腹瀉,加入人參能更好地溫陽散寒,達到止瀉的目的。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脾主運化,若脾虛不運,則易導致寒溼內侵,引起腹痛、泄瀉。白朮能健脾燥濕,利於脾胃運化,祛除寒溼,緩解腹痛、泄瀉症狀。
  2. 固攝止瀉:白朮還有固攝止瀉的作用。脾主統血,脾虛則易導致津液外泄,從而出現泄瀉。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津液,防止津液外泄,從而止瀉。

因此,散寒止瀉湯中加入白朮,能夠健脾燥濕,固攝止瀉,有效緩解因寒溼引起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瀉痢多因脾虛不運,濕濁內停所致,茯苓可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減少濕邪停滯。
  2. 止瀉固澀: 茯苓能滲濕利水,使濕邪外出,從而減少濕邪對腸道的影響,有助於止瀉。同時,茯苓亦能固澀腸道,防止滑瀉。

因此,散寒止瀉湯中加入茯苓,既能健脾燥濕,又能止瀉固澀,起到協同作用,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腸胃,導致腹痛、腹瀉、畏寒等症狀,肉桂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止瀉止痛。
  • 溫通腸胃: 肉桂除了散寒作用,亦具有溫通腸胃的功效,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改善寒邪阻滯腸道所致的腹瀉。

肉桂在散寒止瀉湯中,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溫陽散寒、止瀉止痛的功效,是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脾胃虛寒、腹痛泄瀉者,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止瀉止吐。
  2. 化濕止瀉: 乾薑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寒邪客於中焦,常伴隨濕氣阻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可溫陽化濕,促進脾胃運化,消除濕邪,從而止瀉。

因此,散寒止瀉湯中加入乾薑,可有效溫中散寒、化濕止瀉,達到治療寒邪客於中焦所致腹痛泄瀉的目的。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散寒止瀉湯以溫陽散寒、健脾止瀉為目的,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能使諸藥相得益彰,避免溫燥之性過於強烈,造成脾胃受損。

二、增強療效: 甘草性甘,能緩解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還能增強補益脾胃之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溫陽散寒、健脾止瀉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之效。對於寒邪犯脾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症,砂仁能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瀉的目的。
  2. 理氣行氣:砂仁亦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對於因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腸鳴泄瀉等症,砂仁能使氣機通暢,緩解腸道痙攣,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散寒止瀉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神麴性溫,能溫中散寒,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對於寒性腹瀉,神麴可以起到溫暖腸胃,驅散寒邪的作用。
  2. 健脾和胃:神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寒邪侵襲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寒邪損傷脾胃導致的腹瀉,神麴可以起到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寒止瀉湯」可治療小兒因著涼引起的腹瀉,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肉桂、乾薑、甘草、砂仁、神麴。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人參還可以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狀。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狀。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2錢,肉桂2分,乾薑2分,甘草1分,砂仁1粒,神曲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散寒止瀉湯, 出處:《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2錢,肉桂2分,乾薑2分,甘草1分,砂仁1粒,神曲5分。 主治:小兒寒泄。腹痛,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熱飲而不喜冷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