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丸

ZHI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19%
腎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肝經 9%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治中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一、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治中丸旨在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白朮可補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氣血虧虛。

二、止瀉固腸:白朮能燥濕止瀉,固腸止痢。治中丸中常搭配其他止瀉藥材,白朮可增強止瀉效果,防止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白朮的健脾益氣、止瀉固腸功效,使其成為治中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治中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元氣,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和,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治中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而人參能夠補益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扶正固本、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治中丸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具有健脾利濕、化濕健脾的作用。人參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以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有效,達到治本的目的。

治中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治中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苦口粘、大便不暢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利濕消腫,從而緩解濕熱對脾胃的影響,達到治病目的。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濕熱上擾心神引起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治中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導致的各種症狀,茯苓的寧心安神作用可以協調脾胃功能,使患者精神狀態得到改善。

「治中丸」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1.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神麴性溫味甘,具消食導滯、健脾和胃之效。其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改善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神麴溫中散寒,對於因寒邪侵襲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治中丸」中神麴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消食導滯,溫中散寒,達到治療脾胃疾病的目的。

治中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火: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治中丸常用於脾腎陽虛、寒溼內盛所致的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肉桂能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腹痛泄瀉。

2. 溫通血脈:肉桂能活血通經,溫通血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治中丸中常加入肉桂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陽補火、活血止痛的功效,以治療寒性疾病。

治中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乾薑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治中丸中的其他藥物多具溫補脾胃之效,乾薑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同這些藥物,增強藥效,更好地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治中丸」,以白朮、人參、茯苓、神麴、肉桂、乾薑等六味藥材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理氣、溫胃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腹痛吐瀉、胸痞胃脘脹滿等症狀。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安胎等功效。用於脾虛泄瀉、水腫、自汗、盜汗、胎動不安等症。

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體倦神疲、食少納呆、口渴、失眠多夢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用於水腫、尿少、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症。

神麴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用於食積腹脹、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等症。

肉桂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等功效。用於陽虛畏寒、宮寒痛經、血瘀閉經等症。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溫中回陽、止嘔止瀉等功效。用於寒邪腹痛、吐瀉、虛寒呃逆等症。

中藥方劑「治中丸」,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健脾理氣、溫胃散寒之效。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吐瀉、胸痞胃脘脹滿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巴豆1粒,烏梅兩個,丁香3粒,胡椒5粒。
上為細末,飯為丸。
每服5-7丸,細嚼,以丁香湯送下;小兒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嘔吐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治中丸,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雞膽、大黃各等分。 主治:小兒蟲積。

治中丸, 出處:《續本事》卷三。 組成:巴豆1粒,烏梅兩個,丁香3粒,胡椒5粒。 主治:酒下醒,兼有酒食傷。

治中丸,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白朮、人參、白茯苓、神曲(炒)、麥糱、肉桂、乾薑(炮)各等分。 主治:脾胃寒濕,飲食不消,酸心嘔逆,泄利,腸腹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