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異功散

JIA WEI YI G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肺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4%
腎經 9%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加味異功散

整體功效

和胃健脾化痰止嘔。

主治

胃虛而嘔,不喜食。

胃虛指的是胃氣不足,而嘔吐是胃氣上逆的表現。不喜食是指沒有食慾。加味異功散可以補充胃氣,緩和胃氣上逆,從而改善嘔吐和不喜食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加味異功散,治胃虛而嘔,不喜食。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為君藥,以補脾胃之氣;陳皮、砂仁、藿香、神麴,為臣藥,以理氣和胃止嘔。諸藥合用,共奏和胃健脾,化痰止嘔之功。」
  2.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卷:「加味異功散,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臨床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嘔吐、呃逆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 、 白朮(蜜炙)、 當歸 、 川芎、 陳皮(去白)、 茯苓 、 阿膠(蛤粉炒珠)、 麥冬(去心) 、 炙甘草各等分。
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墮胎。
加生薑3片,大棗2個,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異功散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砂仁、藿香、神麴組成。人參補氣,白朮健脾,茯苓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陳皮理氣和胃,砂仁行氣止嘔,藿香芳香化濁,神麴消食和胃。諸藥合用,共奏和胃健脾,化痰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異功散性味甘平,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嘔吐、呃逆等症狀。但脾胃虛寒、嘔吐清水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陰道炎胰臟炎白帶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卵巢炎麻疹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腸出血子宮頸炎腰痛皮疹紅疹四肢抽搐噯氣腹瀉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異功散, 出處:《醫家心法》。 組成:人參、黃耆、白芍、茯苓、陳皮、甘草、煨薑、大棗。 主治:小兒痘瘡至7-8日

加味異功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3分,陳皮5分,砂仁(研)5分,藿香5分,神曲(炒)1錢,陳米(年久者佳)1合。 主治:胃虛而嘔,不喜食。

加味異功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淨)1錢5分,陳皮1錢,麥芽(炒)1錢,茯苓1錢,神曲(炒)1錢,炙草1錢。 主治:補脾消食。主治:産後傷食,吞酸噯腐,滿悶者。

加味異功散, 出處:《會約》卷十九。 組成:人參、白朮2錢,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當歸2錢,陳皮(去白)1錢,鉤藤鉤錢半(此味後入,過煎無力)。 主治:補脾胃。主治:小兒慢驚風證。脾胃虛弱,肝木所勝,外虛熱而內真寒。

加味異功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1錢5分,陳皮1錢,扁豆(炒,杵)1錢5分,生薏米3錢,白朮(淨)2錢,山藥(炒)2錢,澤瀉(鹽水炒)1錢,白茯苓1錢5分,炙草1錢。 主治:脾虛有濕所致帶下病。

加味異功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 加味異功散(《葉氏女科》卷二。)出處:《葉氏女科》卷二。組成:人參、白朮(蜜炙)、當歸、川芎、陳皮(去白)、茯苓、阿膠(蛤粉炒珠)、麥冬(去心)、炙甘草各等分。主治: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堕胎。 。 主治: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墮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比和飲

相似度 100%

參朮二香湯

相似度 87%

助胃丸

相似度 82%

人參開胃湯

相似度 82%

六攻散

相似度 80%

加減枳朮湯

相似度 80%

十味保和湯

相似度 77%

化食養脾湯

相似度 77%

壓驚湯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