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 、 白朮(蜜炙)、 當歸 、 川芎、 陳皮(去白)、 茯苓 、 阿膠(蛤粉炒珠)、 麥冬(去心) 、 炙甘草各等分。
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墮胎。
加生薑3片,大棗2個,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異功散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砂仁、藿香、神麴組成。人參補氣,白朮健脾,茯苓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陳皮理氣和胃,砂仁行氣止嘔,藿香芳香化濁,神麴消食和胃。諸藥合用,共奏和胃健脾,化痰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異功散性味甘平,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嘔吐、呃逆等症狀。但脾胃虛寒、嘔吐清水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異功散, 出處:《醫家心法》。 組成:人參、黃耆、白芍、茯苓、陳皮、甘草、煨薑、大棗。 主治:小兒痘瘡至7-8日
加味異功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3分,陳皮5分,砂仁(研)5分,藿香5分,神曲(炒)1錢,陳米(年久者佳)1合。 主治:胃虛而嘔,不喜食。
加味異功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2錢,白朮(淨)1錢5分,陳皮1錢,麥芽(炒)1錢,茯苓1錢,神曲(炒)1錢,炙草1錢。 主治:補脾消食。主治:産後傷食,吞酸噯腐,滿悶者。
加味異功散, 出處:《會約》卷十九。 組成:人參、白朮2錢,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當歸2錢,陳皮(去白)1錢,鉤藤鉤錢半(此味後入,過煎無力)。 主治:補脾胃。主治:小兒慢驚風證。脾胃虛弱,肝木所勝,外虛熱而內真寒。
加味異功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1錢5分,陳皮1錢,扁豆(炒,杵)1錢5分,生薏米3錢,白朮(淨)2錢,山藥(炒)2錢,澤瀉(鹽水炒)1錢,白茯苓1錢5分,炙草1錢。 主治:脾虛有濕所致帶下病。
加味異功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 加味異功散(《葉氏女科》卷二。)出處:《葉氏女科》卷二。組成:人參、白朮(蜜炙)、當歸、川芎、陳皮(去白)、茯苓、阿膠(蛤粉炒珠)、麥冬(去心)、炙甘草各等分。主治: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堕胎。 。 主治:預防妊娠五月以前墮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