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固本湯

LI PI GU B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胃經 26%
肺經 20%
心經 10%
腎經 5%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的功效。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

方劑中常因脾虛而導致的氣虛、食少、腹脹、便溏、自汗等症狀。白朮能補脾胃之氣,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理脾固本的效果。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與方劑的組成目的相契合: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理脾固本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所致的腹瀉、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將脾胃中的濕氣排出,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能寧心安神,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理脾固本湯的組成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藥物,茯苓的加入可以加強整體的安神效果,使脾胃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安得以改善。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健脾燥濕之效。理脾固本湯旨在健脾固本,而陳皮可理氣消食,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脾胃功能,達到健脾之效。

2. 化痰止咳: 陳皮亦具有化痰止咳之效。理脾固本湯若兼治脾虛咳嗽,陳皮可幫助化解痰液,改善咳嗽症狀,進一步增強療效。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理脾固本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調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半夏可以降胃氣、止嘔吐,幫助脾胃恢復正常運化功能。
  2. 燥濕化痰: 理脾固本湯常用於脾胃濕困、痰濕阻滯的病症。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祛除脾胃濕氣,利於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基於其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功效。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性溫味甘,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幫助消解積滯,緩解脾胃不和所致的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此外,神麴還具有一定的補脾益氣作用,能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在理脾固本湯中加入神麴,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強體質,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方中若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食積停滯,則可藉由麥芽的消食作用,幫助脾胃消化吸收,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麥芽不僅能消食化積,更能健脾和胃,增進脾胃功能。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麥芽可起到調理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改善整體脾胃運化功能。

理脾固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緩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脾胃功能,使藥效更趨緩和,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寒涼,更適合脾胃虛弱者服用。
  2. 甘草為君藥,輔助其他藥材: 甘草在中藥裡常被稱為「國老」,有“藥之甘草,味之甘草,百藥之使”之說。它能調和諸藥,使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並增強藥效,使理脾固本湯的整體作用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理脾固本湯 」,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麴、麥芽、甘草。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理脾固本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水、燥濕、化痰等功效。適用於氣虛、脾虛、水腫、痰濕等證。證狀包括乏力、氣短、頭暈、失眠、心悸、盜汗、腰膝酸軟、手足發冷、水腫、痰多、咳嗽、嘔吐等。

理脾固本湯組成藥材均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利水消腫之效,共奏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利水消腫之功。方中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麴、麥芽均具有健脾益氣之效;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均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白朮、茯苓、陳皮均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利水消腫之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朮(炒)1錢,白茯苓1錢,陳皮8分,半夏(制)8分,神曲(炒)1錢,麥芽(炒)1錢,甘草(炙)7分。
上銼1劑。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候脾胃氣固,然後用滋陰降火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的人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則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固本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白朮(炒)1錢,白茯苓1錢,陳皮8分,半夏(制)8分,神曲(炒)1錢,麥芽(炒)1錢,甘草(炙)7分。 主治:虛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