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薑附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薑附湯以溫陽散寒為主,但脾陽虛弱者,寒邪難以祛除,故加入白朮以健脾益氣,助運脾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寒邪得以有效排除。
- 協調藥性,防止燥烈: 薑附湯中生薑、附子性溫燥,若單用易傷津液,白朮性甘潤,能緩和藥性,防止燥烈傷津,使藥力更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薑附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薑附湯以溫陽化寒為主,但若脾虛濕困,則陽氣難以透達,因此加入茯苓以健脾燥濕,利於溫陽化寒之效。
- 配伍增效:茯苓與薑、附子配伍,相輔相成,增強藥效。薑溫中散寒,附子溫陽補火,茯苓健脾利濕,三者協同作用,既能溫陽化寒,又能健脾利濕,整體功效更顯著。
薑附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以下功效:
- 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具有強心、溫陽、回陽的作用。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肢冷、面色蒼白、脈微等症狀,附子可以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 溫經止痛: 附子溫經散寒,可溫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減輕寒邪引起的疼痛。對於寒性腹痛、腰膝冷痛、風寒濕痺等,附子具有溫經止痛的效果。
因此,薑附湯中加入附子,可以有效地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改善寒邪導致的各種症狀。
薑附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狀。在傳統方劑中,薑附湯的基本組成包括乾薑與附子兩味藥物,旨在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薑附湯會加入人參這一成分。人參為補氣之聖藥,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適用於氣虛或氣脫之證。
加入人參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患者可能同時伴有氣虛的症狀,或是為了增強患者體質,提高對寒邪的抵抗力。當患者不僅有寒象而且還出現疲倦乏力、語聲低微等氣虛表現時,單純使用乾薑和附子可能不足以全面調理患者的身體狀況。此時,加入人參可以補足正氣,使整體療效更為全面。此外,對於一些久病或體質虛弱的患者而言,人參能夠幫助其恢復體力,加快康復過程。總體來說,人參的加入使得薑附湯在溫中散寒的基礎上,兼顧了補氣養生的作用,更加符合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薑附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薑附湯以乾薑、附子為君藥,溫熱之力較強,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藥性,避免溫熱過度,避免傷陰。
二、 緩解毒性: 附子性溫熱,藥性峻猛,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緩解附子的毒性,使其藥力更為安全有效。
薑附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能有效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不適。
- 助附子之力: 附子性熱,味辛,有回陽救逆、溫補腎陽之效。乾薑辛溫,能助附子之力,更好地發揮其溫陽散寒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此外,薑附湯中通常還會加入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薑附湯
薑附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由甘草、白朮、茯苓、附子、人參、乾薑六味藥組成,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利水滲濕、補氣健脾、止痛化瘀等功效。主治冬傷寒病,症見惡寒發熱、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咳嗽、嘔吐等。
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味甘、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主治功效
薑附湯主要用於治療冬傷寒病,症見惡寒發熱、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咳嗽、嘔吐等。
臨牀應用
薑附湯可廣泛用於治療各種虛寒證,如陽虛、寒證、寒哮、水腫、泄瀉、吐瀉、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耳痛、牙痛、咽喉腫痛、咳嗽、氣喘、鼻塞、流涕、畏寒怕冷、手腳冰冷、腰膝痠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腹痛、產後虛弱等。
總結
薑附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利水滲濕、補氣健脾、止痛化瘀等功效。主治冬傷寒病,症見惡寒發熱、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咳嗽、嘔吐等。薑附湯可廣泛用於治療各種虛寒證,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冬月傷寒,症見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等。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薑附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生薑8兩,附子4兩(生用,4破)。 主治: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
薑附湯,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組成:白附子2錢,老生薑2錢(切細)。 主治:痘正出時,調護不慎而爲風邪所襲,眼直視,牙關緊者。
薑附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白朮(淨炒)3錢,附子(制)3錢,乾薑(炒)1錢5分,良薑1錢,炙草1錢。 主治:暴瀉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氣少不欲言語。
薑附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白朮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乾薑1錢。 主治:冬月傷寒,4-5日後,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
薑附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生方》。 組成:黑附子(生,去皮臍)。 主治:瘴毒陰候,發熱或寒,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逆,或汗出惡風。
薑附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 組成:乾薑5錢,熟附子3錢。 主治: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忽然暈倒,口吐涎沫,狀如暗風,手足厥冷,或復煩躁;兼陰症傷寒,大便利而發熱;及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四肢厥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