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質汗

TU ZHI H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心包經 25%
心經 25%
肝經
腎經
心包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方劑「土質汗」中包含益母草,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血:益母草性涼,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土質汗多因血虛、血熱所致,而益母草可清熱涼血,止血止汗,改善血熱所致的汗出不止。
  2. 活血化瘀:益母草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土質汗有時伴隨氣血運行不暢,而益母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改善汗出異常。

總之,益母草在「土質汗」方劑中扮演著清熱涼血、止血止汗及活血化瘀的角色,有助於治療因血虛、血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汗出異常。

主治功效


土質汗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益母草

  • 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益母草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療折傷內損,有瘀血:根據古文記載,益母草可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內傷瘀血,並能在陰天疼痛加重時起到緩解作用。
  • 兼療產婦產後諸疾:益母草還被用於治療產後各種疾病,包括產後瘀血、惡露不盡等。

黃耆

  • 補氣固表,提高免疫力:黃耆能夠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對於體虛易感冒、自汗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原理

土質汗方劑主要由益母草和黃耆組成。方中益母草為主要藥物,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療跌打損傷、內損瘀血的關鍵。黃耆則起到輔助作用,通過補氣固表,增強患者的體質,促進康復。

從古代文獻來看,土質汗方劑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跌打損傷:如《驗方新編》和《跌損妙方》中提到的「將臺穴傷」、「折傷內損,有瘀血」,均屬於跌打損傷範疇。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婦科疾病:《外臺秘要》中提到「兼療產婦產後諸疾」,表明此方劑也可用於治療產後疾病。益母草的調經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對產後瘀血、惡露不盡等問題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增強體質:方中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提高抵抗力,加速康復進程。

總體而言,土質汗方劑通過益母草的活血化瘀和黃耆的補氣固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內損瘀血,以及產後諸疾的目的。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原則。

總結

土質汗方劑是一個以益母草為主,黃耆為輔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氣固表,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內損瘀血、產後諸疾等。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和扶正祛邪理論,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增強體質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三月採)一名夏枯草)一重擔。
療風,益心力。
揀擇,去諸雜草及乾葉,以新水淨洗,於箔上攤曬,令水盡,則用手捩斷,可長5寸,勿用刀切;即置鑊中,量水兩石,令水高草2-3寸,則縱火煎,候益母草糜爛,水3分減2,濾去草,取5-6鬥汁,
《外台》注:《開寶本草》雲:質汗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消惡血,下血,婦人產後諸血。並酒消服之,亦敷病處。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並熱血成之。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土質汗,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近效方》。 組成:益母草(三月採,一名夏枯草)、一重擔。 主治:療風,益心力。主治:折傷內損,有瘀血,每天陰則疼痛。兼療産婦産後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