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GAN SUI
  • 英文名稱: Radix Euphorbia Kansui Kansui Root - Sweet Process, Radixkansui, Gansuiroot, Root Of Gansui, Root Of Kansui, Gansui Root, Root Of Gansui, Root Of Kansui

  • 其他名稱:腫手花,陵藁,白澤,貓兒眼,重澤,陵澤,甘藁,化骨丹,主田,陵津,九頭獅子草,苦澤,鬼醜,腫手花根,甘澤,頭痛花

  • 藥品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 EuphorbiakansuiLiou.mss.的干燥塊根 。 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撞去外皮,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河北,甘肅,陝西,四川,山東,河南,

  • 生長環境:路旁,農田地埂,草坡,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19-10-26

甘遂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用炮製品。

甘遂的炮製

1.甘遂:揀去雜質,用水漂淨,撈出,曬乾。
2. 醋甘遂:取淨甘遂,用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晾乾,(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3. 煮甘遂:取淨甘遂與豆腐同放銅鍋內,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曬至八成乾,切碎曬乾。(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4. 煨甘遂:取淨甘遂置鍋內,加入麥麩同炒至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每甘遂100斤,用麥麩30-40斤)。
5. 土制:先將細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黃時,篩去黃土即得。
6. 《雷公炮炙論》:採得(甘遂)後,去莖,於槐砧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蕎苨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漉出,於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7. 《本草匯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曬乾,再以面裹煨熟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氣虛、陰傷、脾胃衰弱者及孕婦忌服。體弱及孕婦禁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甘遂相關的方劑


甘遂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腳氣病膽囊炎胃腸脹氣肩頸痠痛吞咽障礙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