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利膈丸

牛黃利膈丸

NIU HUANG LI G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3%
小腸經 13%
大腸經 13%
肝經 9%
胃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8%
腎經 8%
心包經 4%
心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利膈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積熱,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胸悶、脅痛、口苦、便祕等症狀。
  2. 通利肝膽: 大黃能促進膽汁分泌,並利於膽汁排出,有助於疏肝利膽,改善肝膽鬱熱所致的黃疸、腹痛等病症。

因此,大黃在牛黃利膈丸中發揮著清熱瀉火、通利肝膽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奏效,達到治療肝膽濕熱症的效果。

牛黃利膈丸是一種用於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中藥方劑,適用於高熱不退、神昏谵語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黑牽牛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主要作用為通利二便、消積導滯,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黑牽牛性寒、味苦辛,歸肺、腎經,具有很好的下行之力,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排泄功能,對因熱毒壅盛導致的腹脹、便秘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黑牽牛還能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牛黃相互配合,牛黃善於清心開竅、熄風止痙,二者結合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有助於緩解由高熱引起的各種神志不清症狀。因此,將黑牽牛納入牛黃利膈丸中,不僅能增強整個方劑的解毒和瀉下效果,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牛黃利膈丸中包含甘遂,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逐水的功效。

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熱、逐水、消腫等功效。其瀉熱作用強,能清泄熱毒,尤其對熱盛水停、熱結便祕等症有較好的療效。同時,甘遂也具有較強的逐水作用,能利尿消腫,對於水腫、腹水等症有較好的效果。

在牛黃利膈丸中,甘遂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如瀉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治療熱結心胸、氣逆痰壅、胸悶喘急等症具有較好的效果。

牛黃利膈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瀉熱: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牛黃利膈丸主治熱毒壅滯,心胸煩悶,口渴便祕等症,芒硝可清泄熱毒,通利腸道,輔助牛黃、梔子等藥物發揮瀉熱解毒之功。

2.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具有引藥下行之效。牛黃利膈丸中其他藥物多偏於清熱解毒,芒硝的加入可引藥下行,加速藥效發揮,使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滯之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黃利膈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新久積聚,胸脅脹滿」,屬中醫「積聚」範疇。古人認為積聚成因多與氣滯、血瘀、痰濕、宿食等病理產物壅塞有關,導致胸膈、脅肋氣機阻滯而脹滿。本方以「利膈」為名,強調其開通膈間壅塞之效,適用於病程新久不拘、實邪壅盛之證,尤其偏重於熱結、痰水互結之實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大黃(四兩)

    • 苦寒沉降,主瀉熱通便、破積滯,為攻下實熱要藥。
    • 本方重用大黃,直折中焦熱結,兼活血行瘀,針對積聚之本。
  2. 黑牽牛(頭末,四兩)

    • 即牽牛子,苦寒有毒,瀉下逐水、消痰涤飲。
    • 取其「頭末」(本草記載藥力更峻),助大黃通泄,並除痰水停聚胸膈。
  3. 甘遂(半兩)

    • 苦寒峻下,專攻水飲癖積,破逐胸脅痰水。
    • 與牽牛子協同,強化瀉水消脹之力,針對「胸脅脹滿」水飲實邪。
  4. 芒消(三兩)

    • 鹹寒軟堅,瀉熱通便,與大黃配伍(類似大承氣湯結構),溶解燥屎痰結。
    • 助諸藥穿透膠結之積滯,使邪從大便而出。

方劑配伍特點

  • 峻下逐邪:全方集苦寒瀉下(大黃、芒消)、逐水(甘遂、牽牛)於一爐,攻逐之力迅猛,適合體實邪盛者。
  • 痰水熱並治:大黃、芒消主瀉熱結;甘遂、牽牛偏祛痰水,共奏「利膈」之效,破除胸脅膈膜間有形之邪。
  • 劑型設計:丸劑「滴水為丸」緩釋藥性,減輕峻藥傷正;服法「量虛實加減」體現中醫辨證靈活性。

總結
此方以瀉下逐水為核心,通過滌蕩腸腑、攻逐痰水,間接疏通胸膈氣機,符合「六腑以通為用」之治則。其組成邏輯清晰,針對積聚實證「熱結痰水互壅」之病機,體現「峻藥攻邪」的治療思想,適用於體實證急者。然須注意,此類方劑屬「汗吐下」三法中的「下法」極峻者,臨床須精準辨證。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黑牽牛(頭末)4兩,甘遂半兩,芒消3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丸,溫水食前送下。量虛實加減,或50-60丸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攻伐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腹瀉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利膈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引《海岱居士方》。 組成:大黃4兩,黑牽牛(頭末)4兩,甘遂半兩,芒消3兩。 主治:新久積聚,胸脅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