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導氣散中包含甘遂,主要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迅速清除腸道積滯,促進氣血運行,故用於治療痰飲阻肺、氣喘咳嗽等症。
甘遂性峻烈,有毒,故需慎用,一般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緩解其毒性,並發揮其瀉下、祛痰之效。配伍時需考慮患者體質,避免過量使用,以免造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神仙導氣散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方中加入木香,可助於疏通氣機,緩解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燥濕健脾: 木香亦具燥濕健脾之功,可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腹瀉等症。方中以木香配伍其他燥濕健脾之藥,可增強其療效,改善患者消化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導氣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腸氣發作,疼痛不可忍,及腳氣」,屬中醫疝氣(小腸氣)與濕腳氣範疇。
- 疝氣疼痛:古代「小腸氣」多指寒濕或氣滯所致疝痛,發作時少腹墜脹、睪丸或陰囊牽引劇痛,成因與寒凝肝脈、氣機不暢相關。
- 腳氣病:此處「腳氣」應指濕腳氣(非現代維生素B1缺乏症),症見下肢腫脹麻木、疼痛,屬濕濁下注、氣血壅滯。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君藥:甘遂(苦寒,有毒)
- 擅逐水飲、通利二便,破積聚而攻堅。此方取其「導氣下行」之力,非單純瀉水,而是開通氣血水濕之壅滯,尤針對疝氣之濕阻氣閉、腳氣之濕濁壅塞。
- 用量達二兩半,為全方主導,但透過「煨豬腰子裹服」緩和其峻烈之性。
臣藥:木香(辛溫)
- 行氣止痛,善走三焦氣分,能疏泄腸胃滯氣並溫通經絡。與甘遂配伍,一溫一寒,木香調暢氣機,助甘遂破結而不傷正,共奏「氣行則水行」之效。
製法與服法之妙
- 文武火熬乾:減甘遂毒性,存其通降之性;木香經熬製後辛散力緩,更入下焦。
- 豬腰子煨服:
- 豬腎鹹平,中醫認為「以形補形」,引藥入腎經與下焦,兼能滋陰潤燥,制約甘遂燥烈。
- 濕紙包裹煨熟,使藥性溫和,緩解直接瀉下之弊。
- 米飲送服:護胃氣,防峻藥傷中。
邏輯推理:導氣散之名義
「導氣」意指疏導壅滯之氣機,不僅利水。全方透過:
- 通降氣水:甘遂破有形之濕聚,木香行無形之氣滯,從二便分消病邪。
- 溫通止痛:木香辛溫配合煨製法,散寒凝而止痛,契合疝氣寒濕或腳氣濕阻之病機。
總結
此方以「攻逐為主,行氣為輔」,針對下焦氣血水濕交結之實證,尤其疝氣急性發作之劇痛或腳氣腫痛屬濕盛者。其配伍體現「峻藥緩攻」思路,然須辨證明確,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甘遂2兩半,木香1兩半(銼碎)。
上入水2升,一處文武火熬令乾,為細末。
每服2錢,用豬腰子1只,入藥末在內,以濕紙裹煨熟,細嚼,臨臥溫米飲送下。
忌甘草三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導氣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甘遂2兩半,木香1兩半(銼碎)。 主治:小腸氣發作,疼痛不可忍,及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