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丹

XIAO WE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脾經 14%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肺經 9%
小腸經 7%
肝經 7%
心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4%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小胃丹 」,主要成分是:芫花、甘遂、大戟、大黃、黃柏,主治功效是:水液、痰液和熱邪相互積結在一起引起的肩部和胸腹部疼痛,食物積滯不消化,哮喘,咳嗽,心悸,頭暈,白帶過多。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總結:中藥方劑「小胃丹」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瀉下逐水、通經絡及散結、燥濕、滋陰和解毒、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可治療水液、痰液和熱邪相互積結在一起引起的肩部和胸腹部疼痛,食物積滯不消化,哮喘,咳嗽,心悸,頭暈,白帶過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芫花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酒拌蒸)1兩半,黃柏(炒褐色)2兩。
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瀉積利水通便。
上為細末,粥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0丸,溫湯送下。
能損胃氣,不宜多;唯胃虛少食者忌用。

方劑組成解釋


  • 芫花: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的功效。
  • 甘遂: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的功效。
  • 大戟: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的功效。
  •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的功效。
  • 黃柏: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小胃丹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 小胃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小胃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
  • 小胃丹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消化。
  • 小胃丹不宜在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咳血梅尼爾氏病心悸肩中部肩痛氣喘心絞痛陰道炎白帶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小胃丹, 出處:《醫統》卷四十三引《三因》。 組成:芫花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酒拌蒸)1兩半,黃柏(炒褐色)2兩。 主治: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瀉積利水通便。主治:水飲痰熱互結之肩膊、胸腹疼痛,食積,哮喘,咳嗽,心悸頭眩,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