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化痰丸

辰砂化痰丸

CHEN SHA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8%
膀胱經 15%
腎經 15%
脾經 13%
肺經 10%
小腸經 6%
肝經 6%
胃經 3%
心包經 3%
心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化痰丸中加入芫花,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芫花性溫,味苦,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其毒性較大,單用易傷正氣。而辰砂化痰丸乃以辰砂為主藥,性寒,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二者配伍,芫花之燥濕化痰可輔助辰砂清熱解毒,相輔相成,且辰砂能制約芫花之毒性,使其發揮藥效,而不傷正氣。故辰砂化痰丸中加入芫花,並非草率,而是經過細緻考量,旨在取其長處,棄其弊端,以達到治療效果。

辰砂化痰丸中包含甘遂,主要基於其瀉肺降氣,消痰止咳的功效。甘遂性寒,味苦辛,入肺經,能祛除肺熱,並利水消腫,用於治療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

辰砂化痰丸主治痰熱內蘊,壅肺氣道,症見咳嗽痰黃粘稠,胸悶氣促,口渴咽乾,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甘遂在此方中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宣肺化痰,利水消腫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上述症狀。

辰砂化痰丸中含有大戟,這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大戟性峻烈,擅長破堅消積,可有效化解痰液的凝聚,尤其適用於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情況。然而,大戟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因此方劑中配伍了其他藥材,如辰砂、半夏等,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化痰功效。此外,大戟入肺經,可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化痰止咳的療效。因此,辰砂化痰丸中加入大戟,是利用其破堅消積的特性,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而非單純使用其毒性。

辰砂化痰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除煩: 大黃味苦寒,性急,具有瀉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辰砂化痰丸主治痰熱阻肺,咳嗽喘息,胸悶心煩,舌苔黃膩等症,大黃可清泄肺熱,使痰熱得以宣泄,緩解胸悶心煩等症狀。
  2. 化痰利溼: 大黃還能利溼通腑,促進體內痰液的排出。辰砂化痰丸中含有多種化痰藥材,大黃的加入可增強化痰利溼的作用,使痰液更容易排出,達到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大黃在辰砂化痰丸中的加入,能夠有效地清熱瀉火,化痰利溼,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痰熱阻肺的功效。

辰砂化痰丸中加入黃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肺、腎、膀胱經,能清肺熱,燥濕熱,並可解毒消腫。方中辰砂化痰丸主治痰熱壅肺,咳嗽痰黃,胸悶氣喘,黃柏可與辰砂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2. 抑制細菌,增強療效:黃柏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改善炎症,增強藥物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辰砂化痰丸的主治爲「喘」,此喘證當屬痰熱壅盛所致。從方劑組成來看,其核心在於攻逐膈上痰濕與熱積,屬峻下逐痰之劑。古人所言「喘」在此情境下,可能表現爲痰喘、實喘,症見呼吸急促、痰黏稠難咯、胸膈滿悶,甚則面赤煩渴,舌苔黃膩,脈滑數等。此方透過瀉下與湧吐並舉,使痰熱從二便分消,以緩解肺氣上逆之喘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峻下逐水藥組

    • 芫花、甘遂、大戟:三藥合用即「三花神祐丸」之變方,皆為逐水飲、瀉痰涎之峻藥。
      • 芫花醋炒減毒性,專攻胸膈伏痰;
      • 甘遂經炮製後緩其峻烈之性,長於瀉經隧痰濕;
      • 大戟水煮去毒,善消臟腑水飲。
        三藥協同,開泄痰濕之壅塞,使痰涎從下竅而出。
  2. 清熱瀉下藥組

    • 大黃:酒炒後減其寒性而存瀉下之力,能導熱積從腸腑下行,兼活血通滯,助痰熱消散。
    • 黃柏:炒焙後苦寒之性稍緩,清降下焦濕熱,與大黃形成上下分消之勢,防痰熱再聚。
  3. 賦形與佐制

    • 朱砂為衣:取其鎮心安神之效,兼防痰熱擾神,另具防腐之功。
    • 粥糊丸:緩和諸藥峻烈之性,使攻逐之力持久而不過猛。

【治療機理】
此方以「瀉代清」爲法,通過峻逐痰濕、通瀉熱結,解除痰熱壅肺之病機:

  • 痰去則氣降:膈上痰濕得瀉,肺氣肅降通路暢通,喘逆自平;
  • 熱泄則津安:大黃、黃柏清瀉實熱,熱除則痰涎不易再生;
  • 標本兼顧:峻藥攻其標(痰熱),苦寒清其本(熱積)。

此方體現「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其在下者,引而竭之」的治療思路,屬痰熱實證的治標急救方劑。

傳統服藥法


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焦)半兩,甘遂(濕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乾,又雲:水浸冬七,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3錢4分,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乾)3錢4分,大黃(濕紙裹,爆勿焦,切,培乾,再酒潤炒熟)1兩半,黃柏3兩(焙,炒)。
取膈上濕痰熱積。
上為末。粥為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20-30丸,臨臥津液送下,或白湯1口送下。欲利,則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毒,臨床應用應慎重,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氣喘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化痰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焦)半兩,甘遂(濕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乾,又雲:水浸冬7,春、秋5日,或水煮亦可)3錢4分,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乾)3錢4分,大黃(濕紙裹,爆勿焦,切,焙乾,再酒潤炒熟)1兩半,黃柏3兩(焙,炒)。 主治:取膈上濕痰熱積。主治: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