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祐丸

神祐丸

SHEN Y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大腸經 15%
肺經 11%
腎經 11%
膀胱經 11%
肝經 8%
小腸經 8%
胃經 4%
心包經 4%
心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小腸經
胃經
心包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祐丸中含有甘遂,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瀉水消腫: 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腎經,具有瀉水消腫、通便之效。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可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其利水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破堅散結: 甘遂具有破堅散結的功效,對於體內積聚的痰飲、瘀血、結塊等,有一定的化解作用。在神祐丸中,甘遂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消除積聚、通利氣血的效果。

神祐丸中包含大戟,乃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治療水腫、腹水、便祕等症

大戟性味苦寒,入脾、腎經,能清熱解毒、逐水消腫,對於由濕熱內蘊導致的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症,具有顯著療效。

然而,大戟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患者病情合理使用。

神祐丸方劑中使用芫花,主要基於其辛溫燥烈的藥性,可起到溫肺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

芫花性溫,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化解寒痰,對於寒凝氣滯、痰阻肺絡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芫花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一般需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其毒性,並提高療效。

神祐丸方劑中加入黑牽牛,主要是為了其瀉下通便的功效。黑牽牛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黑牽牛,是針對病症中出現的便祕、腹脹、積滯等症狀。其寒性可以清熱瀉火,並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宿便,改善便祕狀況。同時,其消積化滯的功效,也能幫助消化不良,緩解腹脹。

神祐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神祐丸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腸胃積滯等症,大黃可以清熱瀉火,通暢腸道,排除積滯,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神祐丸中可能還會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大黃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活血化瘀效果,從而治療血瘀導致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祐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神祐丸主治範疇包括:

  1. 瘴疠瘧疾,昏瞀懊憹:此類病症多因濕熱穢濁之邪內侵,導致氣機壅滯、痰濕內阻。方中峻下逐水之藥能攻逐痰濕穢濁,開竅醒神。
  2. 胃脘當心而痛:如醫案所述,因酒食積滯、氣機阻塞所致之頑固性胃痛,神祐丸通瀉攻積,使宿滯下行而痛止。
  3. 足閃肭痛,腫起熱痛如火:跌撲損傷或濕熱壅滯經絡,氣血瘀阻而腫痛灼熱,此方瀉下逐瘀,通絡消腫。
  4. 腫脹(水腫、脹滿):針對水濕停聚、氣滯不通之實證,峻下以導水外出。

此方主治特點在於「攻逐實邪」,適用於痰、濕、熱、積等有形之邪壅塞三焦,導致劇痛、腫脹或神昏等危急實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神祐丸由甘遂、大戟、芫花、黑牽牛、大黃組成,屬「峻下逐水」之劑,其配伍邏輯如下:

  1. 甘遂、大戟、芫花

    • 三藥均為峻下逐水要藥,甘遂專行經隧水濕,大戟瀉臟腑水飲,芫花攻胸膈痰癖,合用則上中下三焦水飲並逐。
    • 製法講究(甘遂麵包煮、大戟醋製、芫花醋浸),緩其毒性,增其藥效。
  2. 黑牽牛(牽牛子)

    • 苦寒瀉下,通利二便,兼能逐痰消積,助三藥攻逐之力,尤擅消導腸道積滯。
  3. 大黃

    • 瀉熱通腑,活血化瘀,與牽牛子協同通便,使邪從腸道而出,同時清解鬱熱。

治療原理

  • 峻瀉導滯:針對痰、水、積滯等實邪,通過猛烈瀉下,使邪速去而緩解急症(如胃痛、腫脹)。
  • 通絡消腫:水濕痰瘀去則經絡氣血得通,故能治閃肭腫痛。
  • 攻積醒神:瘴瘧昏瞀乃穢濁蒙蔽清竅,瀉濁則神自清。

醫案佐證
患者胃脘痛八年,脈象微數而氣口有力,顯示「實邪壅滯」之本質。神祐丸一服即效,乃因方中諸藥協力攻逐宿積,使氣機復暢;後以參苓白朮散調補,符合「峻劑後需扶正」之思維。


總結

神祐丸以「攻逐」為核心,配伍層次分明:

  • 甘遂、大戟、芫花直搗水濕痰飲。
  • 黑牽牛、大黃通腑導滯,開邪出路。
    適用於實證、急症,尤以痰水熱積互結,導致劇痛、腫脹或神昏者為宜,體現中醫「通則不痛」「泄可去閉」之理。

傳統服藥法


甘遂(以麵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半兩,大戟(醋浸煮,焙乾用)半兩,芫花(醋浸煮)半兩,黑牽牛1兩,大黃1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50-70丸,臨臥溫水送下。
胃脘痛:一教諭年五十一,因酒食過飽,胃脘作痛,每食後其氣自兩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令人將手重按痛處,移時忽響動一聲,痛遂止。如是八年,肌瘦如柴,診之六脈微數,氣口稍大有力。以神祐丸一服下之,其痛如失。後以參苓白朮散調理復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祐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半兩,大戟(醋浸煮,焙乾用)半兩,芫花(醋浸煮)半兩,黑牽牛1兩,大黃1兩。 主治:瘴癧瘧疾,昏瞀懊憹;胃脘當心而痛;足閃肭痛,腫起熱痛如火者。腫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