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半邊散中包含芫花,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止痛: 芫花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半邊身麻木、疼痛等症狀。
- 通絡散結: 芫花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阻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半邊散的組成中,芫花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更好的療效。然而,芫花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半邊散中包含大戟,主要是利用其峻猛瀉下之性,用於治療頑固性水腫、腹水等症。
大戟味辛、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逐痰止咳、殺蟲攻毒等功效。其峻猛之性,可強力瀉下,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腹水、痰飲、積滯等症。
但大戟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用藥。
半邊散中加入甘遂,主要基於其瀉水逐飲和消腫散結的功效。
甘遂性峻猛,善於攻逐水飲,對於水腫、積聚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半邊散主治痰飲積聚,胸膈滿悶,喘咳氣短,腹脹便祕等症,甘遂的瀉水逐飲作用可有效化痰消積,緩解患者的胸悶、氣短等症狀。
此外,甘遂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瘰癧、痰核等病症。半邊散中加入甘遂,可增強其消散痰飲積聚,疏通經絡的作用。
半邊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火解毒:大黃味苦寒,性瀉下,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半邊散主治癰疽瘡瘍、熱毒熾盛之症,大黃可迅速將體內熱毒排出,消炎止痛,緩解腫脹。
- 活血化瘀:大黃同時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半邊散治療的瘡瘍,大黃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半邊散中含有螻蛄,其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消腫止痛:螻蛄性寒,味鹹,具有破瘀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螻蛄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勢恢復。
- 通絡止痛:螻蛄入肝、脾經,能通經絡、止疼痛。對於風濕痺痛、麻木、肢體痠痛等病症,螻蛄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因此,半邊散中加入螻蛄,主要是利用其消腫止痛、通絡止痛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半邊散」主要成分為芫花、大戟、甘遂、大黃、螻蛄,主治功效是水腫。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4.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總的來說,中藥方劑「半邊散」具有清熱利水、瀉下逐水、通利二便、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狀。但由於其中含有大戟、甘遂等有毒藥物,使用時應嚴格遵照醫囑,不可擅自服用或久服。
傳統服藥法
芫花(醋浸,焙乾)3錢, 大戟3錢, 甘遂3錢, 大黃3錢, 土狗7枚(5月內取會飛的)。
上先以蔥搗爛為餅,攤新瓦上,卻將土狗安蔥上焙乾,去翅足嘴,每個剪作二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乾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邊七片為末,入前藥調服;右邊依前四味末。
每服2錢,入土狗末和勻,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湯調,五更服,候左邊退,至第4日服右邊,如或未動,只以大黃3錢,煎至一半助之,如更不動,茶清助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峻烈,不宜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半邊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一引《普濟方》。 組成:芫花(醋浸,焙乾)3錢,大戟3錢,甘遂3錢,大黃3錢,土狗7枚(5月內取會飛的)。 主治:水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