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棗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針對水腫、腹脹等症狀,其組成包括大棗、芫花、甘遂與大戟等藥材。其中,芫花性溫味苦辛,入肺、腎經,具有逐水消腫、祛痰止咳之效。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能「主咳逆上氣,胸中痰水,喜悲,多忘,背寒,腹滿」,對於体内水液代謝失調所致的各種病徵,皆有良好療效。在大棗散中,芫花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強大的利水消腫作用,尤其適合治療因水濕內停所導致的身體不適。然而,芫花性烈,不宜長期或過量服用,以免傷及正氣,使用時應遵醫囑。
大棗散中包含甘遂,看似矛盾,實則有其藥理依據。甘遂味辛、苦,性寒,有瀉水逐痰、消腫散結之功,但毒性較大,不可輕易使用。而大棗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
將甘遂與大棗配伍,一方面可減緩甘遂的毒性,使其發揮瀉水消腫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大棗的補益作用,保護脾胃,防止甘遂傷脾胃。如此一來,既能發揮甘遂的療效,又能減輕其毒性,達到治病而不傷人的目的。
大棗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水飲停聚所導致的身體不適,如腹脹、胸悶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大戟這一草藥。大戟性寒味苦,具有峻下逐水的功效,在中醫裡常用於排除體內過量的水液,對於水腫、臌脹有顯著療效。然而,大戟藥性猛烈,易傷正氣,因此在方劑中常需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減緩其副作用。
大棗散中的大棗即紅棗,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和中養血,與大戟相配,可緩和大戟之峻烈,保護脾胃,避免因大戟逐水而損傷正氣。此外,大棗還能調和諸葯,使整個方劑的作用更加協調,增強治療效果,並減少不良反應。由此可見,大棗散中大戟的應用,既發揮了其強大的利水作用,又通過大棗的調和,確保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配伍的智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棗散」,主要成分是:芫花、甘遂、大戟。
主治功效:* 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
- 全身浮腫,腹脹氣往上衝,無法平躺,大小便不通暢。
-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短氣,不惡寒,熱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
- 感染風寒之邪,導致腹瀉、嘔吐、呼吸急促、不畏寒、出熱汗、偶爾發作、頭痛、心下痞硬、牽引到肋骨下疼痛。
- 兼及水腫,腹脅脹,酒食積,腸垢積滯,痃癖腎積,蓄熱極痛,上氣久不已。
- 合併水腫、腹脅脹滿、酒食積滯、腸胃積滯、淋巴結腫大、腎臟積液、熱邪積聚導致劇烈疼痛、氣往上衝久久不退。
- 並風熱燥甚,結於下焦,大小便不通。
- 加上風熱燥邪嚴重,凝聚在下焦,導致大小便不通。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
-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棗散」具有攻逐水停,通利二便,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等症狀,可用於治療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
傳統服藥法
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兩,大戟(煨,去皮)1分。
上為散。
每服1錢匕,以大棗10枚,水1盞半,煮棗20沸,去棗調藥,空心頓服。當利勿止。如此3服後,可服海蛤丸。
愈後三年,不得食肉、入房。不爾,病必重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棗散具有清熱利水、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大棗散具有瀉下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大棗散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棗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兩,大戟(煨,去皮)1分。 主治: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卧,大小便澀。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短氣,不惡寒,熱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兼及水腫,腹脅脹,酒食積,腸垢積滯,痃癖腎積,蓄熱極痛,上氣久不已。並風熱燥甚,結於下焦,大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