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膏

SAN F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膀胱經 14%
腎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4%
胃經 4%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反膏中包含大戟,是基於其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大戟性味辛、苦、寒,入肺、脾、膀胱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破血消癥之效。三反膏主要用於治療水腫、積聚、癥瘕等病症,而大戟的峻下逐水作用,能有效消除體內積水,達到消腫的效果。此外,其破血消癥的功效,亦能幫助消散積聚,改善癥瘕等病症。因此,三反膏中加入大戟,可增強其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三反膏中含有甘遂,主要原因有二:

  1. 瀉下逐水:甘遂性峻,味苦辛,入脾、腎經,能強力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三反膏主治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甘遂作為主要藥物,能迅速排除體內積液,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2. 引藥入經:甘遂性寒,入脾、腎經,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強的療效。三反膏中其他藥物,如芫花、大戟等,均具有瀉下逐水作用,甘遂作為引藥,能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三反膏中包含芫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芫花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能驅除體內寒邪,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經脈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
  2. 消腫止痛:芫花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應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腫痛,如寒性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

三反膏的組成中,芫花與其他藥材配伍,取其溫經散寒、消腫止痛之效,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但芫花性溫燥,用藥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三反膏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止痛等功效。三反膏中多用辛燥之品,如川芎、羌活、防風等,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使藥物作用更平和有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川芎、羌活配伍,可增強祛風止痛的功效;與防風配伍,可增強解表散寒的功效。因此,甘草在三反膏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三反膏

**組成:**大戟、甘遂、芫花、甘草

功效:攻堅破積,消散腫瘤。

**主治:**瘤。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三反膏,治一切瘤腫,無不奏效。但此方有毒,孕婦慎用。」

三反膏由大戟、甘遂、芫花、甘草組成,具有攻堅破積、消散腫瘤的功效,主治瘤。大戟、甘遂、芫花均有攻堅破積之功,甘草可緩和毒性,共奏攻堅破積,消散腫瘤之效。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傳統服藥法


大戟、甘遂末、芫花、甘草。
甘草煎濃湯,在瘤外圈3次後,另用醋調大戟、芫花、甘遂末裝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縮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幼兒痞塊

相同名稱方劑


三反膏, 出處:《理瀹》。 組成:大戟、甘遂末、芫花、甘草。 主治:瘤。

三反膏,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生甘草3錢,甘遂3錢,莧菜3錢,鱉肉1兩,硇砂1錢,木鱉子肉4個(去殼)。 主治:小兒痞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