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字湯中含有甘遂,主要因為甘遂具有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病症。
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膀胱經,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一字湯屬於攻下逐水方,其組成藥物多具有瀉水利尿、消腫散結的作用,甘遂作為其中一味藥物,有助於加強藥效,迅速消除水腫,達到治療目的。
一字湯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攻逐水氣: 大戟性峻猛,擅長消腫散結,能強力利水消腫,用於水腫、腹水等症,配合一字湯中其他藥物,能有效驅逐體內積聚的水分。
二、 破瘀通絡: 大戟亦具破瘀通絡之效,可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配合一字湯中的其他藥物,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但大戟性峻猛,使用需謹慎,需配合醫師指導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字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攻「水氣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屬水濕壅盛之實證。水濕停聚肌膚則腫滿,上迫肺氣則喘急,三焦氣化不利則小便澀滯。其證機為水飲內停、氣機受阻,需峻下逐水以急瀉水邪。
組成與邏輯推理:
甘遂
- 性味苦寒,善瀉水逐飲,通利二便。
- 主攻「大腹腫滿」(《神農本草經》),其力峻猛,直達水窠,破積攻坚,使水飲從二便分消。
大戟
- 性味苦辛寒,專行瀉水散結。
- 「主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名醫別錄》),其效似甘遂而偏走臟腑,協同增強攻逐水飲之力。
配伍思維與治療原理:
- 峻下協同:兩藥皆屬逐水峻劑,合用則藥力相須,直折水勢。甘遂偏走經隧,大戟偏瀉臟腑,共逐全身水濕。
- 炒製緩峻:以慢火炒黃,減其寒毒暴性,使瀉水而不傷正過甚,符合「去性存用」之製方智慧。
- 煎服巧控:
- 「每服一字匕」(約0.5-1克),劑量極輕,因峻藥效宏,少量即效。
- 「煎三五沸」即去滓,避久煎而致藥性過烈,取其氣輕浮速效,瀉水而不耗氣。
整體機制:
此方以「開泄水邪」為核心,通過甘遂、大戟通利三焦、決瀆水道,使壅塞之水濕從下而泄。水去則腫消喘平,氣機復通而小便自利。其設計契合「急則治標」原則,針對水飲壅盛之急證,以速瀉為功。
傳統服藥法
甘遂1兩,大戟(去皮)1兩。
上銼,用慢火炒令黃色,為粗末。
每服1字匕,以水半盞,煎3-5沸,便須傾出,不得煎過,去滓溫服,不過10服,大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字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甘遂1兩,大戟(去皮)1兩。 主治:水氣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