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

KONG X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1%
膀胱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控涎丹中包含甘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火燥濕: 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火燥濕之效。控涎丹用於治療痰涎壅盛、口眼歪斜等症,其病機多為痰濕阻滯、熱邪上擾,故以甘遂瀉火燥濕,清熱解毒,以祛除病邪。
  2. 利水消腫: 甘遂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通利水道,排泄水濕。控涎丹中加入甘遂,可輔助其他藥物消痰利水,以解除痰濕壅阻之症,達到治療目的。

控涎丹方劑中包含大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止涎: 大戟性味苦寒,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瀉肺降逆之功效。對於痰涎壅盛、口涎過多,甚至伴有咳嗽氣喘等症狀,大戟能有效化解痰液,控制唾液分泌,達到止涎的效果。
  2. 引藥入肺: 控涎丹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大戟則可作為引藥,將其他藥材引導至肺部,提高藥效。例如,若方劑中含有清熱解毒藥材,大戟可引導藥力下達肺部,更好地治療肺熱咳嗽等症狀。

總之,大戟在控涎丹方劑中發揮著燥濕化痰止涎、引藥入肺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痰涎壅盛、口涎過多等症狀。

控涎丹方劑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其辛溫開竅的藥性。白芥子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

對於涎液過多,或因痰濕阻滯、神志不清等症狀,白芥子可以溫肺化痰、開竅醒神,使痰液得以宣通,神志得以清醒,從而達到控制涎液分泌的效果。此外,白芥子還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阻滯導致的涎液過多也有一定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控涎丹」,主要成分是甘遂、大戟、白芥子,主治功效是全身及兩脅疼痛走串,痰液裹挾著瘀血。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之,控涎丹是一款有效的治療全身及兩脅疼痛走串、痰液裹挾著瘀血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是甘遂、大戟和白芥子,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溫補陽氣、化痰止咳等功效。在使用控涎丹時,應注意其毒性,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黑醜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樸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滌除痰癖伏飲。
白蘿蔔汁為丸,如麻子大。
空心薑湯吞服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控涎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心內膜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四肢麻痺癱瘓二尖瓣狹窄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控涎丹, 出處:《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主治: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控涎丹,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大戟2兩,白芥子2兩,瓜蔞曲2兩,薄桂3錢,全蠍8個,雄黃2錢,朱砂2錢。 主治:一切痰飲症,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

控涎丹, 出處:《活人方》卷六。 組成:黑醜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朴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主治:滌除痰癖伏飲。主治:男婦素有停痰積飲,隱伏於兩脅之下,腰腎腸胃之間,遠年則隨氣走註,爲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氣猶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