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丸

XUAN FU HU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3%
心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9%
膀胱經 4%
膽經 2%
小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旋覆花丸中含有旋覆花,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化痰: 旋覆花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旋覆花丸中加入旋覆花,可以有效地宣通肺氣,化解痰液,緩解咳嗽和氣喘。
  2. 降逆止嘔: 旋覆花除了宣肺化痰外,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旋覆花丸中加入旋覆花,可以有效地平復胃氣,止嘔止逆,緩解嘔吐的症狀。

因此,旋覆花丸中含有旋覆花,可以有效地治療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是治療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中藥方劑。

旋覆花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旋覆花丸主治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桂枝性溫,入肺經,可溫肺散寒,助旋覆花等藥化痰止咳,增強療效。
  2. 調和營衛:桂枝具有調和營衛、解表散寒的作用,可與旋覆花等藥協同作用,促進氣血流通,緩解氣滯痰阻,使藥效更佳。

此外,桂枝與旋覆花等藥配伍,可起到相輔相成、增效減毒的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旋覆花丸中加入枳實,是利用其「行氣消積」的功效,以助於全方達到「降逆止嘔」的目的。旋覆花丸主治脾胃氣逆、痰濁上湧、嘔吐呃逆等症,枳實味苦性寒,能破氣消積,疏肝理氣,可使氣機通暢,利於脾胃運化,減少痰濁生成,並可降逆止嘔,緩解呃逆。此外,枳實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食化積,進一步增強降逆止嘔的效果。因此,枳實的加入對於旋覆花丸的療效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旋覆花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本,扶正祛邪:旋覆花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而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固本培元之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提高藥效。
  2. 緩解藥性,協調氣血:旋覆花丸中旋覆花、蘇子等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人參則可中和寒性,協調氣血,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保障整體療效。

旋覆花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溫中散寒:旋覆花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可與旋覆花、半夏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其止咳化痰的效力,使療效更佳。

二、 調和藥性:旋覆花丸中含有半夏、茯苓等較寒涼的藥物,加入乾薑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旋覆花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旋覆花燥性: 旋覆花性溫燥,久服易傷陰,白芍性微寒,可緩解旋覆花燥性,防止其損傷陰液,使藥效更平和。
  2. 協調藥性,共奏效用: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與旋覆花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提高藥效。

旋覆花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旋覆花丸主要針對痰濕咳嗽,而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濕、止瀉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減少痰濕的生成。

2. 固護中氣:旋覆花丸中旋覆花、紫蘇等藥性偏散,白朮則能補氣固表,防止藥物過於散泄而耗氣傷正,起到固護中氣的作用,使療效更佳。

旋覆花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寧心安神之功效。旋覆花丸主治痰飲咳嗽,而痰飲多由脾虛濕盛、肺氣不宣所致。茯苓能健脾利濕,化痰飲,有助於改善痰濕內阻,促進咳痰,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協同旋覆花,增強療效: 旋覆花性溫味辛,善於降氣化痰、止咳平喘。茯苓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與旋覆花相配,一溫一平,相輔相成,有助於增強旋覆花的降氣化痰之效,更有效地治療痰飲咳嗽。

旋覆花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複雜且精妙,其中包含了多種草本與礦物成分。烏頭,作為旋覆花丸的一味重要藥材,其使用有著深遠的理論基礎。根據中醫學說,烏頭性辛、熱,有毒,歸心、肝、腎經,能祛風散寒、止痛及溫通經絡。在旋覆花丸的配方中,烏頭主要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各種疼痛症狀,如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同時,烏頭還能夠溫陽助火,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瀉等病症亦有良好療效。然而,由於烏頭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必須經過炮製減毒後使用,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以免發生中毒反應。在整個方劑中,烏頭與其他藥材相互配伍,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旋覆花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肺化痰: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能與旋覆花、蘇子等藥物相配合,共同發揮溫肺化痰的作用,用於治療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
  2. 通鼻竅:細辛還有通鼻竅的作用,可以改善因寒邪阻滯鼻竅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旋覆花丸中加入細辛,可以增強其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同時也能改善鼻塞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旋覆花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下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旋覆花丸中,大黃可以配合旋覆花、半夏等藥物,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同時也可瀉肺熱,防止痰液壅塞,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大黃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痰液的排出,對於痰多粘稠的患者,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旋覆花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旋覆花丸主要功能為化痰止咳,而黃芩性寒,味苦,能清熱燥濕,且能瀉肺熱、降氣化痰,與旋覆花、白芥子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2. 瀉火解毒:若咳嗽伴有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能起到輔助作用,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改善症狀。

總而言之,黃芩的加入,可有效提升旋覆花丸清熱化痰、瀉火解毒的效果,使藥效更全面,更能針對不同症狀的咳嗽進行治療。

旋覆花丸中添加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旋覆花丸本身也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兩者合用,可加強利水化痰的效果。
  2. 通暢氣道: 葶藶子能利水通絡,有助於疏通肺氣,改善呼吸道阻塞,使呼吸更順暢。旋覆花丸則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兩者配合,能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

旋覆花丸中包含厚朴,主要是因為厚朴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主治相輔相成:

  1. 降逆止嘔: 厚朴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旋覆花丸主治痰飲咳喘、胸悶氣逆、嘔吐不止,而厚朴的降逆止嘔作用能有效緩解胸悶氣逆、嘔吐等症狀,配合旋覆花、半夏等藥物,更能加強其止嘔化痰之效。
  2. 行氣消積: 厚朴亦能行氣消積,對於痰飲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亦有改善作用。旋覆花丸中的旋覆花、蘇子等藥物也具有化痰消積的作用,厚朴的加入能增強其行氣消積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痰飲咳喘所致的諸症。

旋覆花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是利用其 辛溫燥濕 的特性。

旋覆花丸主治 痰飲喘咳,吳茱萸可 溫肺化痰,並 散寒止痛,緩解因寒痰阻肺所致的胸悶、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吳茱萸亦能 溫胃止嘔,配合旋覆花等藥物,更有效止咳化痰,減少嘔吐。

此外,吳茱萸亦可 溫中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促進脾胃運化,提升整體療效。

旋覆花丸的組成中,包含芫花,看似矛盾,實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芫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的咳嗽、哮喘等症。旋覆花丸主治痰熱壅肺,咳嗽喘急,而芫花能有效清肺熱,化痰止咳,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

儘管芫花有毒,但旋覆花丸中加入了其他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藥物,如旋覆花、半夏、枳殼等,相互配伍,以減緩芫花毒性,增強藥效。最終達到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體現了中醫方劑的配伍精妙。

旋覆花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旋覆花丸主要治痰飲咳喘、胸膈滿悶,橘皮能幫助理氣化痰,使藥效更佳。
  2. 調和藥性:旋覆花丸中其他藥材如旋覆花、半夏、白芥子等性偏寒,加入橘皮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性更溫和。

旋覆花丸中加入甘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水消腫: 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之效。旋覆花丸主治痰飲喘咳,肺積水腫等症,而甘遂可利水消腫,協助宣肺化痰,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下行: 甘遂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促進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旋覆花丸中其他藥物如旋覆花、白芥子等,主要作用於上焦,而甘遂可引導藥力向下,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旋覆花丸

旋覆花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旋覆花、桂枝、枳實、人參、乾薑、白芍、白朮、茯苓、烏頭、細辛、大黃、黃芩、葶藶子、厚朴、吳茱萸、芫花、橘皮、甘遂等。它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散寒、活血行氣、降逆止嘔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脅脹痛、嘔吐呃逆、腹脹泄瀉等症狀。

組成藥材介紹

**旋覆花:**性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緩急、鎮痛止痛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益氣生津、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烏頭:**性熱、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瀉下攻積、涼血解毒、清熱燥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厚朴:**性溫、味辛、苦,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吳茱萸:**性熱、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功效。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橘皮:**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等功效。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總結

旋覆花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散寒、活血行氣、降逆止嘔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脅脹痛、嘔吐呃逆、腹脹泄瀉等症狀。

旋覆花丸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藥材都有其獨特的藥性,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旋覆花丸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適合所有人服用。在服用旋覆花丸之前,應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適合服用。

傳統服藥法


旋覆花5分,桂心5分,枳實5分,人參5分,乾薑6分,芍藥6分,白朮6分,茯苓8分,狼毒烏頭8分,礜石8分,細辛4分,大黃4分,黃芩4分,葶藶4分,厚朴4分,吳茱萸4分,芫花4分,橘皮4分,甘遂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酒送下,1日2次。加之,以知為度。

相關疾病


口乾口渴暈眩消化不良梅尼爾氏病氣喘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旋覆花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二。 組成:旋覆花1兩,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微黃,去子),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久上氣,痰唾,氣壅喘悶。

旋覆花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一。 組成:旋覆花2兩,皂莢2挺(去黑皮,塗酥炙令黃,去子),草豆蔻1兩(去皮),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懸飲。腹滿脅痛。

旋覆花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旋覆花半兩,細辛3分,前胡1兩(去蘆頭),桂心3分,赤茯苓1兩,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令黃),枳實3分(麸炒微黃),訶黎勒皮1兩。 主治:虛勞,胸膈積痰飲,不思食。

旋覆花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旋覆花半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石膏2兩,川椒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防風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赤茯苓3分,黃芩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肺脾風痰攻心膈,煩滿,頭目眩暈,不納飲食。

旋覆花丸,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旋覆花5分,桂心5分,枳實5分,人參5分,乾薑6分,芍藥6分,白朮6分,茯苓8分,狼毒烏頭8分,礜石8分,細辛4分,大黃4分,黃芩4分,葶藶4分,厚朴4分,吳茱萸4分,芫花4分,橘皮4分,甘遂3分。 主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

旋覆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旋覆花(微炒)1兩,薏苡仁(炒)1兩,升麻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地骨皮1兩,白檳榔(煨,銼)5枚,前胡(去蘆頭,微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芍藥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大麻子仁(别研如膏)1兩半,馬牙消(别研)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3分,羚羊角(鎊)3分,黑參3分,白蒺藜(炒去角)3分。 主治:風毒腳氣,壅熱生痰,頭項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