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不換木香丸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精妙,用於治療多種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症狀。在該方劑組成中,包含了大戟這一味藥材,其原因值得探討。大戟性寒味苦辛,具有強烈的逐水消腫效果,能攻逐體內的停滯水液,對於治療腹脹、水腫等症有著顯著療效。在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大戟,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活血、利水消腫之功,輔助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體內,達到調理氣機、疏通經絡的目的。但因其藥性峻猛,使用時需注意適量,以免造成傷害。此外,大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香等相配伍,既可增強療效,又能相互制約,使整體方劑更加和諧,適宜於臨床應用。總體來說,大戟在金不換木香丸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藥學配伍原則的智慧,既能增強藥效,又可減輕不良反應,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甘遂,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逐水的功效。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腎經,具有強力瀉下、消腫散結、利水消痰的功效。由於甘遂毒性較大,一般不單獨使用,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療效。
在金不換木香丸中,甘遂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夠有效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病症,同時也能促進腸道蠕動,通便排毒。
金不換木香丸中添加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消積導滯。方中加入牽牛子,可針對脾胃積滯、濕熱內蘊、大便祕結等病症,起到潤腸通便、消食導滯的作用。
此外,牽牛子亦可配合木香、金不換等藥物,增強其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作用,達到協同作用,促進腸胃蠕動,使藥效更佳。
金不換木香丸中包含大黃,其原因如下:
-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通便之效。金不換木香丸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便祕等症,而大黃能瀉肝火、通腸道,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 燥濕化瘀: 大黃能燥濕化瘀,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並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循環。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大黃,可以加強其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與木香、枳殼等藥物合用,可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對於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理氣解鬱: 青皮善於理氣解鬱,可以疏肝解鬱、行氣消脹,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木香、金不換等藥物相配,可增強其理氣止痛、健脾消食的效果,有助於改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和解藥性: 金不換木香丸中某些藥物可能偏燥熱,陳皮的辛溫之性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達到和解藥性的作用。
「金不換木香丸」中包含木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胃脘脹滿、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有效緩解。
- 健脾和胃: 木香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並能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木香在「金不換木香丸」中發揮著重要的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胡椒,主要有兩大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胡椒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助木香等藥材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增強藥效:胡椒味辛,能促進藥物吸收,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胡椒在金不換木香丸中,起到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增強藥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凝氣滯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可針對脾胃虛寒、寒氣凝滯引起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木香、金不換等藥物合用,可增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效果。
- 行氣活血,消積化滯: 花椒辛溫走竄,能行氣活血、消積化滯,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並有助於消食化積,改善消化功能。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木香為主,善於行氣止痛,但若積滯較重,單憑木香行氣,效果恐不足。檳榔的加入,則能增強消積導滯之力,使氣機暢通,解除腹痛。
- 降逆止嘔:檳榔亦可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有緩解作用。金不換木香丸的組成中,還包括了陳皮、半夏等,也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檳榔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更有效地緩解嘔吐症狀。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智,醒脾開胃: 益智仁味甘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智、醒脾開胃的功效。其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元氣不足所致的記憶力減退、頭昏腦脹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 化濕止瀉,安神定志: 益智仁還具備化濕止瀉、安神定志的功效。它能溫脾燥濕,化解脾胃濕邪,緩解腹瀉、嘔吐等症狀。同時,益智仁能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配合木香等藥物,能更有效地調節脾胃功能,緩解因脾胃失調引起的各種不適。
金不換木香丸中添加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二、消痰止咳: 射干能燥溼化痰,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配合方中其他止咳化痰藥物,共同發揮止咳化痰之效。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金不換木香丸主要針對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桑白皮可以清肺熱、化痰止咳,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肺部積水,減輕咳嗽和氣喘的症狀。對於因肺熱導致的呼吸困難、喘息等症狀,桑白皮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肺降氣: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瀉肺降氣、化痰止咳之功效。金不換木香丸常用於治療肺氣鬱結、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葶藶子可配合木香、枳殼等藥物,共同達到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目的。
2. 宣通腸道: 葶藶子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可通利腸道,促進排泄,有助於解除因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大腹皮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中木香、枳殼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行氣止痛、消食導滯之效。
- 降逆止嘔:大腹皮亦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金不換木香丸主治胃腸氣滯、肝鬱脾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狀,加入大腹皮可加強其降逆止嘔作用,提高療效。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解除濕邪對脾胃的困阻,有助於改善木香丸的健脾和胃之效。
- 通絡止痛: 澤瀉還能通利水道,疏通經絡,對於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木香丸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金不換木香丸中包含木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通經止痛:木通性寒,味甘,入肝、膀胱經,具有疏肝理氣、通經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經閉等症,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木通亦具利水消腫、通淋止痛之效。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水腫等症,可以起到利水通淋、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木通,旨在通過疏肝理氣、通經止痛以及利水消腫、通淋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濕熱下注等症狀的效果。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多種熱毒病症,如咽喉腫痛、癰疽疔瘡、乳癰等。
金不換木香丸主治胃脘疼痛、腹脹、食積、消化不良等症,而連翹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胃痛、腹脹等症狀,使藥效更全面。
金不換木香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與方中木香、陳皮等藥材配合,能協同行氣止痛,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
- 溫脾暖胃: 砂仁還具備溫脾暖胃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的患者,砂仁的加入可以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金不換木香丸」方劑中含有「巴豆」,這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
巴豆味辛、性熱,歸脾、胃、大腸經。其 燥濕瀉熱 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腸道積熱,並潤腸通便,改善便祕症狀。
此外,巴豆還具有消積化滯的功效,能夠幫助消化積食,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
然而,巴豆性猛烈,容易傷及脾胃,因此在使用時需要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主治功效
金不換木香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不換木香丸,古代醫書記載主治「蠱脹」,結合古文內容,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病症,尤其是因「蠱脹」引起的水腫。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描述的症狀來看,「蠱脹」主要表現為腹部脹大、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與現代醫學的水腫病症相符。金不換木香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攻逐水飲:**方中大戟、甘遂、牽牛子、大黃等藥物,具有較強的瀉下逐水作用。根據古文描述,“第三服,消下部自腿至腳…水瀉腫消”,以及“陷指起遲者水腫也。只須導水立愈”,可以推斷,方劑通過強力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液,達到消腫的目的。
- **行氣消脹:**青皮、陳皮、木香、胡椒、檳榔等藥物,具有行氣導滯、疏肝理氣、溫中散寒的功效。這些藥物可以緩解腹部脹滿的症狀,並促進水液的運行和排泄。“先服木香流氣飲三五劑…次用金不換木香丸”,也體現了先理氣後逐水的治療思路。
- **利尿滲濕:**方中澤瀉、木通、桑白皮等藥物,具有利尿滲濕的功效。這些藥物可以增加尿量,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進一步減輕水腫。“第二消中膈胸腹腫,五更初,用陳皮湯下。第三消臍以下腳腫,五更初,用桑白皮湯送下。” 說明可以根據腫脹部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加強利尿效果。
- **清熱解毒:**方中連翹、射干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可能與古代醫學對“蠱”的認識有關,認為“蠱”是一種邪毒,需要清熱解毒。
- **溫陽補虛:**方中益智仁等藥物,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這可能與“陽事不舉,不治也”的記載有關,提示對於陽虛嚴重的水腫患者,單純攻逐水飲可能效果不佳,還需要溫補腎陽。
總結:
金不換木香丸是一個以攻逐水飲為主要作用的方劑,兼具行氣、利尿、清熱、溫陽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水腫病症,尤其是因「蠱脹」引起的水腫。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強力瀉下、行氣導滯、利尿滲濕等作用,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液,達到消腫的目的。
條列式重點
- 主治: 蠱脹、水腫。
- 症狀: 腹部脹大、四肢浮腫、小便不利、面色青白或黃赤、脈沉遲或沉數。
- 治療原理:
- 攻逐水飲: 大戟、甘遂、牽牛子、大黃。
- 行氣消脹: 青皮、陳皮、木香、胡椒、檳榔。
- 利尿滲濕: 澤瀉、木通、桑白皮。
- 清熱解毒: 連翹、射干。
- 溫陽補虛: 益智仁。
- 不同部位加減:
- 頭面腫: 加蔥白。
- 肚腹腫: 加枳實,倍青陳皮。
- 臍至腳腫: 加桑白皮。
- 治癒情況:
- 易治: 脈浮洪。
- 難治: 脈沉細,陽事不舉,黑尿。
- 後續調理: 沉香化氣丸調理,或心頭煩熱者,竹葉石膏湯,熱甚加黃芩。
傳統服藥法
大戟5錢,蕪花(炒)5錢,甘遂5錢,黑醜頭末2錢,生大黃5錢,青皮5錢,陳皮5錢,南木香5錢,青木香5錢,胡椒1錢(病合倍用),川椒(去白)5錢,檳榔5錢,益智仁5錢,射乾5錢,桑白皮5錢,苦葶藶5錢(炒),大腹皮5錢,澤瀉5錢,木通(去皮)5錢,連翹5錢,砂仁5錢,巴豆(去殼,半生半熟)5錢。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壯盛人加70-80丸,第一消頭面腫,五更初用蔥白酒送下;第二消中膈胸腹腫,五更初用陳皮湯送下;第三消臍以下腳腫,五更初用桑白皮湯送下。
忌一切生冷毒物,油鹽醬醋,魚酢鵝鴨及房事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不換木香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金不換木香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大戟5錢,蕪花(炒)5錢,甘遂5錢,黑醜頭末2錢,生大黃5錢,青皮5錢,陳皮5錢,南木香5錢,青木香5錢,胡椒1錢(病合倍用),川椒(去白)5錢,檳榔5錢,益智仁5錢,射乾5錢,桑白皮5錢,苦葶藶5錢(炒),大腹皮5錢,澤瀉5錢,木通(去皮)5錢,連翹5錢,砂仁5錢,巴豆(去殼,半生半熟)5錢。 主治:蠱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