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甘遂湯

DA HUANG GAN S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小腸經 12%
脾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8%
心包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8%
肺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4%
小腸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大黃甘遂湯

**組成:**大黃、阿膠、甘遂

**整體功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通便利水

主治:婦人産後,水與血結於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滿痛者。

大黃甘遂湯是一張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通便利水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人産後,水與血結於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滿痛者。

方解:

大黃苦寒,有瀉下通便、清熱涼血的作用;阿膠甘平,有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甘遂苦寒,有瀉下通便、逐水利尿的作用。三味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通便利水之功。

注意事項:

大黃甘遂湯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文獻參考:

醫學入門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大黃:**瀉下通便、清熱涼血
  • 阿膠:滋陰潤燥、止血
  • **甘遂:**瀉下通便、逐水利尿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
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1.淋證:一僧年二十八,患淋瀝數年,時出膿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時又秘閉,下利時淋灕稍安,秘閉則甚。余診之,少腹滿如敦狀,按之引莖中痛,乃作此方飲之,大下利,病頓退,數日而全愈。

相關疾病


下腹部痛(小腹痛)排尿困難尿道炎容易生氣膀胱炎下腹脹氣大便秘結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胃腸脹氣頻尿全身性水腫小便疼痛尿中挾有膿液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甘遂湯,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 主治:婦人産後,水與血結於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滿痛者。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爲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經水不調,男女癃閉,小腹滿痛者;淋毒沉滯,梅淋小腹滿痛不可忍,尿膿血者。膨脹,瘀血內阻,水氣內停,腹大堅滿,脈絡怒張,脅腹攻痛,大便難,小便澀,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大陷胸湯

相似度 66%

四將軍湯

相似度 66%

通滯散

相似度 66%

甘遂牽牛子丸

相似度 66%

仲呂丸

相似度 66%

蜜膩散

相似度 57%

牛黃利膈丸

相似度 57%

南呂丸

相似度 57%

甘遂湯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