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膩散

蜜膩散

MI N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小腸經 12%
腎經 11%
胃經 9%
脾經 8%
肺經 8%
膀胱經 8%
肝經 8%
心包經 5%
心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小腸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膩散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能瀉熱通便,適用於熱結便祕,濕熱下注等症狀。蜜膩散為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證的方劑,大黃在此起到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的作用,幫助濕熱排出體外。
  2. 清熱解毒: 大黃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發熱、口苦、小便短赤等症狀,大黃能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蜜膩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蜜膩散主要用於治療便祕、腹脹、水腫等症,牽牛子的峻下作用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2. 消腫散結: 牽牛子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毒素,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蜜膩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和消腫散結的功效,來治療便祕、腹脹、水腫等症。但牽牛子性寒峻下,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蜜膩散中包含甘遂,乃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之效,可有效治療痰濕壅肺、胸悶喘促等症狀。甘遂性寒,入肺、脾經,能燥濕化痰,利水消腫,且能通便排毒,使積滯之痰濁排出體外,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然而,甘遂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避免因用藥不當而引發不良反應。

蜜膩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入肝經,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蘊積而導致的瘡瘍、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輕粉能散結消腫,並可止痛止癢,對於蜜膩散所治療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癬症等,具有較好的消腫止癢作用。

因此,輕粉在蜜膩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地治療因濕熱蘊積而導致的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蜜膩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熱氣盛,大小腸秘澀」,即風熱邪氣壅滯體內,導致大腸與小腸氣機閉塞,出現便秘、腹滿脹痛、熱結旁流等實熱證候。其病機關鍵在於熱邪與積滯互結,阻礙津液輸布,致使腑氣不通。方中以瀉下通腑為核心,兼顧逐水消腫,適合體實邪盛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劑量特點

  • 大黃(煨,銼,搗末)三錢
    大黃生用瀉下力峻,此處「煨製」可緩和其苦寒峻瀉之性,轉為瀉熱通便而不傷正。主要針對腸道熱結,清除實熱積滯。
  • 牽牛子(生杵為末)三錢
    性苦寒,能瀉下逐水、消痰涤饮。生用氣味雄烈,走竄力強,與大黃協同攻逐腸道積滯,尤其善治水熱互結之便秘。
  • 甘遂(炒微黃,搗為末)一錢
    為峻下逐水藥,炒製後減其毒性,專攻水飲停聚與實熱結滯。其性沉降,直達下焦,助大黃、牽牛子通利二便。
  • 膩粉(輕粉)半錢
    即輕粉(汞製劑),古代用於攻毒利水,少量可助瀉下通便,但性毒烈,現代多避用或代之以他藥。

2. 配伍邏輯

  • 峻瀉與緩攻並行
    大黃煨製、牽牛子生用,一緩一峻,瀉熱通腑;甘遂逐水,針對水熱互結;膩粉少量輔助瀉下。全方以「通瀉」為主軸,針對風熱與積滯壅塞之實證。
  • 蜜湯調服之妙
    蜂蜜甘緩和中,既能制約諸藥峻烈之性,防止暴瀉傷胃,又可潤腸助通便,符合「峻藥緩攻」之旨。

3.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以下途徑恢復腸腑功能:

  1. 瀉熱通腑:大黃、牽牛子清泄腸道實熱,分解熱結。
  2. 逐水消脹:甘遂攻逐水飲,緩解因熱結導致的水液停聚(如腹水、脹滿)。
  3. 協同開竅:膩粉助藥力直達病所,蜂蜜調和藥性並潤燥。

全方體現「急下行滯」之法,適用於邪盛正未虛之裏實熱證,然須嚴格辨證,非實熱者忌用。後世類似思路可見於「舟車丸」等逐水通下劑,但此方配伍更簡峻,凸顯金元以前攻下學派之風格。


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傳統理論,未涉及現代藥理或臨床應用禁忌。

傳統服藥法


大黃(煨,銼,搗末)3錢,牽牛子(生杵為末)3錢,甘遂(炒微黃,搗為末)1錢,膩粉半錢。
上研勻。
每服2錢匕,食前濃煎蜜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瀉下力強,孕婦慎用。
  • 本方服用後,大便通暢,但易傷陰,可適當配合養陰生津的中藥。

相同名稱方劑


蜜膩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大黃(煨,銼,搗末)3錢,牽牛子(生杵爲末)3錢,甘遂(炒微黃,搗爲末)1錢,膩粉半錢。 主治:風熱氣盛,大小腸秘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