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散

HUANG NI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7%
小腸經 7%
膀胱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腎經 7%
脾經 7%
肝經 7%
肺經 7%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牛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瀉下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其瀉下作用強勁,能迅速清除腸道積熱,並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效果。同時,大黃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癤腫、瘡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黃牛散中加入大黃,能夠有效地發揮其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黃牛散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之效。

黃牛散為治濕熱蘊結、腸胃積滯之方,牽牛子的加入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達到瀉熱通便的效果,同時也能減少濕熱在體內的蘊積,促進疾病的康復。

此外,牽牛子還能消散腫塊,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黃牛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黃牛散,由大黃與牽牛子二藥組成,根據《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與《脈因證治》等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可作如下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黃牛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脈滑大、氣急喘滿以及相火之氣遊走臟腑、大便閉塞等症。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中明確指出黃牛散主治「肺熱,脈滑大,氣急喘滿」。而《脈因證治》則進一步指出其可治療「相火之氣遊走臟腑,大便閉」。綜合來看,黃牛散的臨牀應用範圍涵蓋了肺熱壅盛導致的呼吸系統症狀(氣急喘滿),以及因熱邪內蘊引起的腸胃功能紊亂(大便閉塞)。 脈滑大,則反映出病情較為急迫,熱邪較盛。

治療原理:

黃牛散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成藥物的大黃與牽牛子的協同作用:

  • 大黃: 性味苦寒,具有瀉熱、通腑、涼血、逐瘀之功。在黃牛散中,大黃擔當主要的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胃積熱,並以此來降低肺熱,緩解氣急喘滿的症狀。 大黃瀉下通便,可以消除體內熱毒的積聚,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對於「相火之氣遊走臟腑」的病機,大黃的瀉熱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相火亢盛,使邪氣得以排出。

  • 牽牛子: 性味苦寒,功能瀉水逐飲,消腫通便。其瀉下之力較大黃更為峻猛,與大黃相配,能加強瀉下通便之效,更能徹底清除腸胃積熱。牽牛子擅長於治療水腫,在這裡,則可以輔助大黃,加強清熱利濕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解決肺熱及大便閉塞的問題。 此外,古籍中也提到牽牛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也與方劑的整體治療目的相符。

兩藥合用,寒涼瀉下之力倍增,迅速清除腸胃積熱,從而達到瀉肺熱、通便、解決氣急喘滿、以及緩解因熱邪導致的大便不通等症狀的目的。 方劑中未見其他藥物,可見其旨在以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清除體內熱邪。 “立止”的描述,也說明瞭此方劑的功效之迅速。

總而言之,黃牛散以大黃、牽牛子的瀉熱通便之功,直達病竈,迅速而有效地治療肺熱壅盛以及腸胃積熱所致的相關症狀。 其治療策略為峻下通便,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但需注意,此方劑藥性峻猛,使用時需謹慎,並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白牽牛2兩。
上為末。
每服2錢,蜜水調下;用皂角青為丸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黃牛散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黃牛散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加減藥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牛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大黃1兩,白牽牛2兩。 主治:肺熱,脈滑大,氣急喘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