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二龍串」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具有峻下逐水之效,可有效治療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合,能達到通便排毒的效果。
- 消炎止痛:牽牛子亦具消炎止痛之效,能緩解局部炎症,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療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伍,可更有效地消炎止痛,緩解患者不適。
「小二龍串」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清除腸道積熱,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等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伴有瘀血阻滯的症狀,例如腹痛、腹脹等,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大黃在「小二龍串」方劑中起著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小兒龍串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典籍依據
《串雅補》| 魯照/南厓
藥物組成
- 牽牛子(黑白丑) 頭末 (各一兩)
- 大黃 (二兩)
主治病症
水腫,小兒腹大肚疼。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牽牛子與大黃為主藥。
- 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肺、腎、大腸經。具有強烈的瀉下通便、利水消腫的作用。方中用其頭末,取其力猛。
-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方中用其生品,取其瀉下之力更強。
二藥合用,峻下逐水,通利二便,使水邪從大小便排出,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其中,大黃兼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對於小兒腹大肚疼,兼有熱毒瘀滯者,尤為適宜。
以砂糖調薑湯送服,薑湯辛溫,可制約牽牛子、大黃的寒涼之性,並能溫中和胃,防止寒藥傷胃。砂糖甘緩,可調和藥性,使藥力較為平和。
總結
小兒龍串方劑以瀉下逐水為主要治療手段,藥性峻猛,主要針對水濕壅盛,停聚體內導致的水腫、小兒腹大肚疼等症。通過峻下通利二便,使水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黑醜1兩(頭末),白醜1兩,生大黃2兩。
追蟲打積。
上為末。
每服2錢,沙糖調薑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二龍串,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黑醜1兩(頭末),白醜(頭末)1兩,生大黃2兩。 主治:追蟲打積。主治:水腫,小兒腹大肚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