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龍道水散中加入大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大戟性峻烈,味苦辛,入膀胱經,能強力利水通便,消散水腫,並可活血化瘀,緩解因水腫引起的疼痛。對於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大戟能發揮其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功效。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黃龍道水散中包含多種藥材,大戟與之搭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大戟與其他利水藥材配合,能更加有效地排出體內積水,減輕水腫;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合,能更迅速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芫花,主要基於其燥濕止癢和殺蟲止痛的功效。
芫花味辛、苦,性溫,入肺、膀胱經。其性燥烈,善於祛除濕邪,對於濕邪阻滯肌膚引起的瘙癢症狀有明顯的療效。
此外,芫花還具有殺蟲止痛的作用,能有效驅除寄生蟲,並緩解其引起的疼痛。
因此,黃龍道水散中加入芫花,旨在兼顧燥濕止癢和殺蟲止痛,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功效。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甘遂,主要是利用其 瀉下逐水 的功效。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之效。
對於水腫、腹水等病症,甘遂可通過瀉下通便,將積聚在體內的病水排出,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此外,甘遂還可治療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然而,甘遂毒性較大,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牽牛子,其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黃龍道水散用其可治療水腫、腹脹、便祕等症,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促進水液代謝。
- 消腫散結:牽牛子亦具消腫散結之功,可治淋病、疝氣、瘰癧等症。黃龍道水散中加入牽牛子,可增強其消腫散結之效,並輔助治療水腫等病症。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火通便的功效。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等作用。方中加入大黃,主要針對的是患者熱結便祕的情況,利用其瀉火通便的特性,幫助清除腸道積熱,通暢大便,緩解便祕症狀。同時,大黃還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伴有發熱、口渴等症狀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在於:
-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有效祛除體內濕熱,減輕水腫。
- 宣肺止咳:葶藶子亦能宣肺利氣,止咳化痰,有助於改善因濕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黃龍道水散中加入葶藶子,旨在通過利水消腫、宣肺止咳等作用,達到治療濕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水腫等症狀。
「黃龍道水散」中包含「輕粉」的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黃龍道水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輕粉可以清熱解毒,去除濕熱之邪,並有效止癢,改善皮膚病症。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輕粉常與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苦參等配伍使用,形成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藥物組合。輕粉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龍道水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般蠱症初感者」。古代所謂「蠱症」,範圍較廣,多指邪毒蘊結、氣水停滯所致之病證,如腹脹如鼓、水腫、癰疽腫毒,或邪祟內侵之疑難雜症。此方以「道水」為名,推測其核心在於「攻逐水濕、瀉下通閉」,針對水蠱、濕毒壅盛初起之證,意在速祛邪實。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峻下逐水為主軸
- 大戟、芫花、甘遂:三藥皆屬峻下逐水要藥,合稱「三花」,協力攻逐胸腹積水,開泄二便。
- 牽牛:瀉下利尿,助三藥通利水道,使水濕從二便分消。
- 大黃:瀉熱通腑,與逐水藥相配,增強蕩滌腸腑之力,兼解熱毒瘀結。
佐降氣行水
- 苦葶藶:專瀉肺水,開上焦氣閉,使水濕從上而下宣通,配合峻下藥形成「上下分消」之勢。
輕粉透毒
- 輕粉(汞化合物):古代用於攻毒殺蟲,此方少量用之,可能取其「搜剔隱伏之邪」,針對蠱毒之深痼特性,增強逐邪效力。
整體配伍思維
全方以「瀉」為法,集中峻藥之力,速攻水濕、蠱毒。其原理在於:
- 通利二便:使水濕邪毒直接外泄,緩解脹滿。
- 上下分消:葶藶開肺、三花瀉下,形成立體攻邪網絡。
- 毒藥攻毒:輕粉與逐水藥協同,針對「蠱症」之頑劣特性。
此方屬「霸道」之劑,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想,適用於邪盛體實之初期階段,藉峻瀉扭轉病勢。組方側重祛邪,未拘泥補益,反映對「蠱毒」急症的處置策略。
傳統服藥法
大戟5錢,芫花5錢,甘遂5錢,牽牛1兩,大黃1兩,苦葶藶3錢,輕粉1錢。
上為末。
每服1錢,茶清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黃龍道水散, 出處:《活人心統》。 組成:大戟5錢,芫花5錢,甘遂5錢,牽牛1兩,大黃1兩,苦葶藶3錢,輕粉1錢。 主治:諸般蠱症初感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