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青丸

玄青丸

XUAN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十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腎經 12%
肺經 11%
膀胱經 11%
肝經 10%
脾經 10%
胃經 9%
小腸經 6%
心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玄青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可針對因熱毒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治療相關的感染疾病。

因此,玄青丸中加入黃連,一方面可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可抑菌消炎,達到治療目的。

玄青丸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玄青丸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痛澀痛等症,而黃柏正是針對濕熱證的關鍵藥物,能有效清解下焦濕熱,利尿通淋。
  2. 抑菌消炎: 黃柏亦具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消炎止痛,減少感染風險。玄青丸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藥物,黃柏的加入更能增強藥物的抗炎效果,提高療效。

玄青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玄青丸旨在清熱瀉火,通利二便,而大黃正是其主要藥物,可有效緩解熱結便祕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玄青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不通之症,大黃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輔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玄青丸方中包含甘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水消腫:甘遂性寒,味苦,具有瀉水消腫之效。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甘遂可透過利水通便,達到消腫之目的。玄青丸可能用於治療水腫等疾病,因此配伍甘遂以發揮其利水消腫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甘遂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療效。例如,甘遂與芫花、大戟等藥物共同使用,可以加強瀉水消腫的作用。玄青丸中可能包含其他藥物,與甘遂配合使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玄青丸中加入芫花,主要基於其毒性驅寒的特性。

芫花性溫,味辛,具有毒性,可散寒止痛祛風除溼

方劑中,芫花主要用於治療寒性疼痛,如風寒溼痹關節疼痛等。由於其毒性,需謹慎使用,並嚴格控制劑量,以避免不良反應。

此外,芫花還可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

玄青丸中包含大戟,主要源於其瀉下逐水之效。大戟性峻猛,入脾、腎經,能強力瀉下,驅除體內積聚的水濕,消腫利水

在玄青丸中,大戟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其瀉下逐水的功效,而不致過於峻猛。例如,與甘遂等藥物配伍,可緩解其毒性,並增強其利水消腫的效果。因此,玄青丸中加入大戟,是為了治療水腫、痰飲等病症,並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療效。

玄青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的功效。牽牛子味苦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消腫散結。對於因濕熱阻滯腸道而導致的腹脹、便祕、水腫等症狀,牽牛子能有效清熱利濕,通便排毒。此外,牽牛子還具有驅蟲之效,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玄青丸中加入牽牛子,可以有效地緩解濕熱所致的便祕、水腫等症狀,達到清熱利濕,通便排毒的目的。

玄青丸中包含輕粉,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有顯著療效。同時,輕粉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亦有止癢之效。

然而,輕粉具有毒性,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因過量使用而產生副作用。

玄青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它能有效地抑制體內熱毒的產生,並將其排出體外,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瘡瘍等,都具有顯著的療效。

二、活血化瘀: 青黛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並能有效地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玄青丸中加入青黛,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玄青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下痢勢急、頻繁窘迫疼痛,或久痢不止,屬濕熱積滯壅塞腸道之證。其核心病機為「濕熱痞悶積滯」,導致氣機閉阻、津液不宣。方中以「攻下逐邪」為法,透過瀉熱、逐水、通腑之力,開除壅滯,恢復氣液流通。此外,亦擴展應用於積熱、酒食停滯所致之黃瘦腹滿、水腫腹脹,以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等證,顯示其適用於實熱夾積、水濕內停之實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瀉火解毒

    • 黃連、黃柏:苦寒直折,清泄中下焦濕熱,緩解濕熱下痢之窘痛。
    • 大黃:瀉熱通腑,攻逐腸道積滯,「釜底抽薪」以除熱毒。
  2. 逐水消脹

    • 甘遂、大戟、芫花(醋炒減毒):皆為峻下逐水藥,攻逐水飲停聚,適用於腹脹水腫、濕熱壅盛之實證。
    • 牽牛子(取末):利二便,瀉水通便,助諸藥下行之力。
  3. 涼血散鬱

    • 青黛:清肝瀉火,涼血解毒,兼治小兒驚熱疳積。
  4. 峻藥輕用

    • 輕粉(汞劑):少量用之,取其「通利竅隧」之效,助諸藥速破積滯。然其性烈,須嚴格控制劑量,尤以小兒為慎。

配伍特點
全方以瀉下藥為主導,結合逐水、清熱三法,形成「通因通用」之治則,針對濕熱積滯之實證,透過「快利」排除病邪,邪去則正自安。其劑量設計(初服遞增、以利為度)體現「中病即止」的攻邪策略,並可依病情調整後續用量。

治療原理
本方力猛,直攻有形之積滯與無形之濕熱,透過瀉下使邪有出路,解除氣機壅塞,從而改善頻痢、腹脹等症。小兒驚疳、乳癖亦屬積熱內生,故借其瀉火導滯之力,調和臟腑功能。然須辨明虛實,凡泄瀉(虛寒或脾弱)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黃連半兩, 黃柏半兩, 大黃半兩, 甘遂半兩, 芫花(醋拌炒)半兩, 大戟半兩, 牽牛(4兩取末)2兩(以上同細末), 輕粉2錢, 青黛1兩。上為末,水為丸,如小豆大。
初服10丸,每服加10丸,空腹、日午、臨臥3服。以快利為度。後常服15、20丸,數日後得食。久病未痊除者,再加取利,利後卻常服,以意消息,病去為度,後隨證止之。小兒丸如黍米或麻子大。
唯泄瀉者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玄青丸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玄青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乳房腺體瘤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玄青丸, 出處:《宣明論》卷十。 組成:黃連半兩,黃柏半兩,大黃半兩,甘遂半兩,芫花(醋拌炒)半兩,大戟半兩,牽牛(4兩取末)2兩(以上同細末),輕粉2錢,青黛1兩。 主治:下痢勢惡,頻並窘痛,或久不能止,須可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而使氣液宣行者。積熱,酒食積,黃瘦中滿,水腫腹脹。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諸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