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勝濕餅子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在於其瀉下逐水之功效。牽牛子味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對於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牽牛子可通過瀉下逐水,將體內積存的水濕排出,達到利水消腫、緩解症狀的效果。
此外,牽牛子亦可配合其他藥物,如芒硝、甘遂等,共同發揮瀉下逐水之效,達到治療濕邪困脾、水濕停滯等病症的目的。
勝濕餅子方劑中加入甘遂,主要是由於甘遂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有效驅除體內濕邪。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膀胱經,能利水消腫,瀉下通便,對濕痺、水腫、腹水等濕邪為患的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其藥性猛烈,需謹慎使用,一般配合其他藥物製成餅子狀,減少其毒副作用,並增加藥物在體內的吸收,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牽牛甘遂散
牽牛甘遂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牽牛子和甘遂。該方劑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可治療多年的腳氣病,小腿腫脹像瓠瓜一樣。
方劑組成
-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此外,牽牛子性寒涼,味甘苦,能瀉火通便,驅蟲殺蟲。可治療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蟯蟲、絛蟲等;頭蝨;皮膚瘙癢等。
- 甘遂:味辛、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破瘀通絡等功效。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主治功效
牽牛甘遂散主要用於治療多年的腳氣病,小腿腫脹像瓠瓜一樣。該方劑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腳氣病的症狀,促進病情康復。
用法用量
牽牛甘遂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每次3-6克,每日1次。
注意事項
- 牽牛甘遂散具有瀉下作用,不應與其他瀉下藥物同服。
- 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牽牛甘遂散。
- 在服用牽牛甘遂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牽牛甘遂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牽牛子和甘遂。該方劑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可治療多年的腳氣病,小腿腫脹像瓠瓜一樣。在使用牽牛甘遂散時,應注意其藥性,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黑醜1兩(取頭末5錢),白醜1兩(取頭末5錢),甘遂(連珠者)5錢。
上為極細末;外用蕎麥面一兩半,連藥末都拌勻,水調,捏作餅子,如折三錢大,放飯上蒸熟。
每服1餅,空心嚼,茶清送下,以利為度;未利,又服1餅。
忌甘草、菘菜、生冷、油膩、魚腥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勝濕餅子, 出處:《醫學正傳》卷四。 組成:黑醜1兩(取頭末5錢),白醜1兩(取頭末5錢),甘遂(連珠者)5錢。 主治:遠年腳氣,足脛腫如瓜瓠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