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項肉丸

豬項肉丸

ZHU XIANG RO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16%
小腸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豬項肉丸」中,甘遂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攻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甘遂性寒味甘,能夠攻下逐水、消腫散結,適用於治療腹脹、水腫等問題。與豬項肉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甘遂能夠增強方劑的攻下逐水作用,對改善腹脹和水腫非常有益。需要注意的是,甘遂有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項肉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酒疸」,即因長期飲酒過度所致之黃疸病證。古代醫家認為,酒性濕熱,久飲易導致濕熱內蘊,燻蒸肝膽,使膽汁外溢肌膚而發黃。此方以豬項肉配伍甘遂,意在逐水滌痰、分化濕熱,緩解酒疸之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項肉(豬頸肉)

    • 性味甘平,能滋陰潤燥,緩和甘遂之峻烈,兼顧護胃。
    • 剁泥為丸,質地柔潤,可包裹甘遂粉末,延緩其直接刺激腸胃。
    • 紙包煨香後,賦予溫通行散之性,助藥力透達。
  2. 甘遂

    •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為峻下逐水藥。
    • 具強力瀉水逐痰之功,能導濕熱痰濁從二便而出,尤其善治「水飲停聚」之證。
    • 酒疸多因濕熱膠結,甘遂破結通利,使濕熱痰飲得泄,黃疸自退。

三、方劑配伍與作用機理

  • 攻補兼施:豬項肉甘平制約甘遂毒性,甘遂峻逐濕熱而不傷正。
  • 給藥途徑:煨香後酒送服,借酒性溫通,助藥力散行,兼引藥入血分,直達病所。
  • 病理針對性:酒疸濕熱鬱滯,甘遂瀉下逐水以「開鬼門,潔淨府」,豬肉潤養以防峻藥耗陰,契合「祛邪不傷正」之旨。

四、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主述酒疸,然其「逐水化痰」核心機制,或可類推於其他濕熱痰飲證,如胸膈痰壅、水腫實證等,惟須辨明體質與病機相符。整體體現「通因通用」治法,以峻藥攻邪,解除濕熱膠結之勢。

傳統服藥法


豬項肉1兩(剁如泥),甘遂(末)1錢。
化痰。
上為丸,紙包煨香。
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豬項肉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六。 組成:豬項肉1兩(剁如泥),甘遂(末)1錢。 主治:化痰。主治:酒疸。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