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湯
GAN S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九二引《湯氏寶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甘遂湯以甘遂為君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點:
- 瀉水力強: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擅長瀉水消腫,對於水腫、積聚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善於通便:甘遂具有峻下通便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積滯,尤其對於水濕停滯導致的便祕有效。
因此,甘遂在甘遂湯中扮演著主導作用,其強烈的瀉水通便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夠有效治療水腫、積聚等病症。
甘遂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甘遂性峻猛,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緩和,能減輕甘遂的毒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甘遂、大戟等藥物更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甘遂湯中起到緩和藥性、調和藥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甘遂湯方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甘遂性峻,容易傷陰耗氣,而黃芩苦寒,能清熱解毒,瀉火涼血,可緩解甘遂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度損傷。
- 調和藥性:甘遂偏於下行,容易引發腹瀉,而黃芩偏於上行,能斂肺止咳,與甘遂相配,可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峻猛,達到更好的療效。
甘遂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兩者在方劑中發揮著協同作用,共同達到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效果。
甘遂性峻猛,善於攻下水氣,但單獨使用容易傷及脾胃,而大黃性寒涼,能瀉熱通便,同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兩者合用,可以互相制約,避免甘遂過於猛烈,同時又增強了瀉下之力,達到治療水腫、腹脹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甘遂湯」
甘遂湯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甘遂、甘草、黃芩和大黃。甘遂具有瀉下逐水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等功效。
甘遂湯的主治功效是小孩子服用湯藥之後,熱症已經解除,但是積滯之實證還沒有消除,心下堅硬痞滿,用手按壓疼痛,按壓時就會哭泣,內部還有潛伏的熱邪。
甘遂湯的組成介紹如下: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甘遂:性味辛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通利二便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甘遂湯的用法用量是水煎服,一次10~15克,一日1劑。
甘遂湯的禁忌症是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禁用,有慢性腹瀉、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甘遂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甘遂、甘草、黃芩和大黃。甘遂湯具有瀉下逐水、清熱解毒、瀉火、補氣等功效。甘遂湯主治小孩子服用湯藥之後,熱症已經解除,但是積滯之實證還沒有消除,心下堅硬痞滿,用手按壓疼痛,按壓時就會哭泣,內部還有潛伏的熱邪。甘遂湯的用法用量是水煎服,一次10~15克,一日1劑。甘遂湯的禁忌症是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禁用,有慢性腹瀉、脾胃虛弱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甘遂2分,甘草(炙)2分,黃芩4分,大黃4分。
破痞除熱。
以水2升,破雞子2個,和取白,投水中,攪令沫上,吹去之,納藥煮,合為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甘遂湯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脫水等症狀。因此,在服用甘遂湯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甘遂湯,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甘遂1兩,黃芩1兩,芒消1兩,桂心1兩,細辛1兩,大黃3兩。 主治:暴堅久痞,腹有堅者。
甘遂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甘遂(炒令微黃)半兩,半夏(湯浸去滑,生薑汁炒乾)1兩。 主治:留飲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後乃快,雖利心下續結滿,此爲留飲未除。
甘遂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引《湯氏寶書》。 組成:甘遂2分,甘草(炙)2分,黃芩4分,大黃4分。 主治:破痞除熱。主治:小兒服湯已得大利,溫熱已解,而滯實不去,心下堅痞滿,不可按,按之則啼,內有伏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