駃豉丸

KUAI C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心經 9%
脾經 9%
肝經 9%
小腸經 8%
三焦經 7%
膀胱經 6%
腎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駃豉丸」之功效與組成

中藥方劑「駃豉丸」為治療傷寒留飲、宿食不消之方藥,其組成如下: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淡豆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消食化積。
  • 甘遂:性寒烈,峻下逐水,通利二便,攻逐水停。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各藥成分之功效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大黃

  • 清熱利尿
  • 瀉下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清熱解毒
  • 降氣
  • 清熱涼血
  • 清熱瀉火

梔子

  • 止血
  • 清熱解毒
  • 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
  • 清熱涼血
  • 清熱利尿

黃連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止嘔
  • 解毒

淡豆豉

  • 散風熱
  • 降氣
  • 除煩
  • 清熱解毒
  • 消食化積

甘遂

  • 瀉下
  • 驅蟲殺蟲
  • 峻下逐水
  • 通利二便
  • 攻逐水停

麻黃

  • 發汗解表
  • 利水消腫
  • 止咳平喘
  • 散風寒

芒硝

  • 清熱利尿
  • 瀉火
  • 瀉下
  • 利水消腫
  • 破血消癥
  • 通便
  • 活絡止痛

巴豆

  • 瀉下
  • 驅蟲殺蟲
  • 峻下逐水
  • 清肺熱利咽
  • 活絡止痛
  • 溫裡溫中
  • 理氣行氣
  • 消食化積

杏仁

  • 止咳平喘
  • 潤腸通便
  • 降氣
  • 生津止渴
  • 驅蟲殺蟲

總結

中藥方劑「駃豉丸」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留飲,宿食不消。其主要組成為黃芩、大黃、梔子、黃連、淡豆豉、甘遂、麻黃、芒硝、巴豆、杏仁。這些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5兩,大黃5兩,梔子仁16枚,黃連5兩(去毛),豉1升(熬),甘遂3兩(泰山者),麻黃5兩(去節),芒消2兩,巴豆100枚,(去皮及心,熬研)(1方有杏仁70枚)。上為粗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以吐下為度。若不吐利,加2丸。
忌豬肉、冷水、蘆筍肉。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黃芩、大黃、梔子、黃連清熱解毒;淡豆豉、甘遂、麻黃、芒硝、巴豆、杏仁消食化積。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用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駃豉丸, 出處:《外台》卷二引《深師方》。 組成:黃芩5兩,大黃5兩,梔子仁16枚,黃連5兩(去毛),豉1升(熬),甘遂3兩(泰山者),麻黃5兩(去節),芒消2兩,巴豆100枚,(去皮及心,熬研)(1方有杏仁70枚)。 主治:傷寒留飲,宿食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