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芒消紫丸中含有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可清熱解毒,通利腸胃,對於熱結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 芒硝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引導熱毒外泄,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對於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芒消紫丸通常配合其他藥物,針對不同的病症進行調整,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芒消紫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芒消紫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迅速瀉熱通便,使積熱得以降解,改善便祕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配合芒硝等藥物,可更好地消除瘀滯,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芒消紫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芒消紫丸主治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而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痰濕,緩解氣喘症狀。
- 和胃降逆: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芒消紫丸中加入半夏,可以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緩解痰溼阻滯引起的嘔吐症狀。
芒消紫丸中包含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嘔止眩:代赭石性寒,入脾經,具有鎮嘔止眩的功效。芒消紫丸主治頭暈目眩、心煩嘔吐等症狀,代赭石的鎮嘔止眩作用有助於緩解此類症狀。
- 平肝降逆:代赭石能平肝降逆,抑制肝陽上亢,而肝陽上亢常引起頭暈目眩、心煩嘔吐等症狀。芒消紫丸中加入代赭石,有助於平抑肝陽,從根源上解決頭暈目眩、心煩嘔吐等問題。
芒消紫丸方劑中含有甘遂,是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有效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狀。甘遂性峻猛,需配合芒硝、紫蘇子等藥物,以緩解其毒性並增強療效。
芒硝能引導甘遂下行,加速排泄,降低其毒性;紫蘇子則能解表散寒,緩解甘遂所致的寒涼之邪。整體而言,芒消紫丸中甘遂的加入,旨在發揮其瀉水消腫的功效,同時輔以其他藥物降低其毒副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芒消紫丸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瀉下通便、消積止痛、攻毒拔毒的功效,能強力刺激腸道蠕動,排除積聚於體內的瘀血、濕邪,達到通絡止痛的作用。
同時,巴豆還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在芒消紫丸中,巴豆與其他藥物配伍,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血瘀經絡阻滯等病症。但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芒消紫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芒消紫丸主治燥熱咳嗽,而杏仁可清肺熱,化痰止咳,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利咽消腫: 杏仁還具有利咽消腫的作用,可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芒消紫丸中包含的芒硝、紫菀等藥物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與杏仁共同發揮利咽功效,增強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芒消紫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見載於《普濟方》,主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症見「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其病機核心為積滯內阻、痰飲鬱結,導致氣機壅滯,升降失常。
- 宿食癖氣:指飲食停滯,結聚成塊,阻礙脾胃運化,故見不欲食、消瘦。
- 痰飲:水濕不化,凝為痰飲,流竄三焦,可致咳嗽、嘔逆,甚則痰阻經絡而生寒熱往來。
- 寒熱往來:此非外感邪在少陽,而是痰食交阻、氣機不通,營衛失調所致。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本方以攻逐痰積、通腑瀉濁為立法,峻藥配伍,專治小兒實證積滯:
- 芒消(芒硝):鹹寒軟堅,瀉下通便,針對宿食燥結。
- 大黃:苦寒瀉熱、破積導滯,與芒硝協力蕩滌腸胃。
- 甘遂(若依《普濟方》作甘草則藥性迥異,疑為傳抄之誤):逐水飲、破痰癖,直攻頑痰積飲。
- 巴豆:辛熱大毒,峻下冷積,開通閉塞,與大黃寒溫相制,增破積之效。
- 代赭石:重鎮降逆,防痰氣上衝。
- 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針對痰飲內停。
- 杏仁:宣肺降氣,助大腸通導,兼化痰濕。
配伍特點:
- 峻下與調和並行:巴豆、甘遂猛攻積滯,佐以半夏、杏仁宣降氣機,代赭石鎮逆,冀其攻邪不傷正。
- 丸劑緩圖:製為胡豆大丸劑,用量隨年齡調整,強調「中病即止」,以大便通利、積滯排出為度,避免過劑傷正。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瀉下痰積、分消水飲,使宿食癖塊從腸道排出,痰飲得化,氣機復常,則寒熱自退、食慾漸復。然須注意,小兒體弱,若非實證壅滯,不可輕投。
傳統服藥法
芒消4兩,大黃4兩,半夏2兩,代赭1兩,甘遂2兩,巴豆200枚,杏仁120枚。上為末,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納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者納少蜜為丸,如胡豆大。
百日兒服1丸,過百日至1歲服2丸,隨兒大小,以意為度。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普濟方》卷三八六)。方中甘遂,《普濟方》作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芒消紫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芒消紫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芒消4兩,大黃4兩,半夏2兩,代赭1兩,甘遂2兩,巴豆200枚,杏仁120枚。 主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