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痰加甘遂湯

DANG TAN JIA GAN S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2%
肺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9%
小腸經 9%
三焦經 6%
腎經 5%
心包經 3%
膽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蕩痰加甘遂湯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降逆止嘔:代赭石性寒,味甘、澀,入肝、脾經,具有平肝降逆、止嘔的作用。方中甘遂峻猛,易傷脾胃,而代赭石可以緩解甘遂的毒性,防止嘔吐,並起到平肝降逆的作用,避免藥物上衝頭面。
  2. 清熱化痰:代赭石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方中甘遂、巴豆等藥物雖能瀉火攻積,但容易燥烈傷津,而代赭石的清熱化痰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清除痰熱,而不傷正氣。

蕩痰加甘遂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下,蕩滌痰濁: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蕩滌痰濁之功效。甘遂辛溫,善於逐水消腫,但其毒性較強。加入大黃可協同甘遂瀉熱通便,避免甘遂過於峻猛,同時,大黃的寒性可制約甘遂的溫性,使其更加安全有效地蕩滌痰濁。

2. 促進藥物吸收:大黃具有瀉下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加快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此處加入大黃,不僅能幫助蕩滌痰濁,更能促進甘遂等藥物的吸收,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蕩痰加甘遂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水下行,通腑泄熱: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引水下行、通腑泄熱的作用。甘遂性峻,容易傷陰,而芒硝可引其藥力下行,避免其燥熱傷陰,並能促進體內積熱及痰濁的排出。
  2. 配合甘遂,增強療效:甘遂具有峻下逐水、消腫散結之功,但單用易傷正氣。芒硝則能協同甘遂,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並降低其毒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水腫、痰飲等病症。

蕩痰加甘遂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肺、脾經。其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方中甘遂燥濕瀉水,但易傷肺氣,半夏可佐以潤肺,避免甘遂過燥傷肺。
  2. 和胃降逆:半夏可降逆止嘔,與甘遂合用,可防止甘遂引起胃腸道刺激,減輕嘔吐等不良反應。同時,半夏亦可與甘遂相伍,使甘遂瀉水之功更趨平和。

總而言之,半夏在蕩痰加甘遂湯中既能增強燥濕化痰之功,又能緩解甘遂的毒性,起到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蕩痰加甘遂湯中加入鬱金,主要是為了 化痰散結,消炎止痛

鬱金性味辛、苦、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破瘀消腫、清熱止痛的功效。方中甘遂、芫花等藥性峻猛,易傷正氣,鬱金可緩解其毒性,並輔助其消痰散結,促進病邪排出,達到治療痰飲積聚、胸悶咳嗽、腹脹疼痛等症的效果。

蕩痰加甘遂湯中加入甘遂,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肺逐痰:甘遂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強力瀉下通便、利水消腫之效。對於痰濁壅肺,肺氣不通,咳喘痰多者,甘遂可強力瀉肺,將痰濁從肺中排出,達到祛痰止咳之效。

二、 通利水道:甘遂亦可通利水道,使水濕之氣從小便排出,有助於化痰利水,減輕肺部負擔。對於肺熱壅盛,痰濕內停,咳喘痰多,甚至伴有水腫者,甘遂可以同時達到祛痰利水之效,改善患者症狀。

主治功效


蕩痰加甘遂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與病機分析

根據《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的論述,蕩痰加甘遂湯主治癲狂失心,且病因病機為頑痰凝結,痰火上泛,瘀塞心腦相連之竅絡

  • 癲狂:指患者表現出精神錯亂、神志失常的狀態。
    • 癲證:性情顛倒,失其是非之明,甚或知覺全無。
    • 狂證:無所畏懼,妄為妄言,甚或見聞皆妄。
  • 病機演變
    1. 初期:憂思過度,心氣鬱結,痰涎凝結;思慮過度耗傷心血,暗生內熱。
    2. 發展期:痰熱膠黏,互相錮結,充溢並瘀塞心腦相通之竅絡,神明淆亂,初微露癲意。
    3. 加重期:痰火積盛,發為狂證,痰可變為紅色,熱象明顯。
    4. 後期:病久則痰化為頑痰,神明淆亂之極,漸至無所知覺,轉為癲證;內熱漸消,狂勢減退。

治療原理分析

蕩痰加甘遂湯的治療原理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瀉下逐痰:方中重用大黃、芒硝以通腑瀉熱,蕩滌腸胃;更加入甘遂以增強逐水飲、破積聚之效。甘遂性猛烈走竄,攻決下水之力強,善於開泄閉塞,通行經隧。對於頑痰凝結之證,非此峻藥不能攻克。正如原文所言:「甘遂三錢之力,遠勝於大黃六兩之力也。」
  2. 重鎮降逆:方中重用代赭石,取其重墜之性,攝引痰火下行,使瘀塞之竅絡得以疏通。代赭石還能鎮制甘遂,使之專於下行,減輕其嘔吐的副作用。
  3. 化痰開竅半夏燥濕化痰,鬱金行氣活血,二藥協同作用,有助於化解痰濁,疏通氣機,使心腦之竅絡得以開通。
  4. 清熱瀉火: 大黃,芒硝能清熱瀉火。

方劑組成與功效

藥物功效在方中的作用
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重鎮降逆,攝引痰火下行,鎮制甘遂,防止嘔吐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瀉下攻積,清熱瀉火,協助甘遂蕩滌痰濁
芒硝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清熱消腫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清熱瀉火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燥濕化痰,協助祛除痰濁
鬱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利膽退黃行氣活血,疏通氣機,助於痰濁消散
甘遂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瀉水逐飲,破除頑痰凝結,是方中主藥

總結

蕩痰加甘遂湯是一首峻猛的瀉下逐痰劑,針對頑痰凝結、痰火上擾心腦所致的重症癲狂。方中以甘遂為君,強力攻逐痰涎;臣以大黃、芒硝通腑瀉熱;佐以代赭石重鎮降逆,半夏、鬱金化痰行氣。諸藥合用,共奏瀉下逐痰,重鎮降逆,清熱開竅之功,使痰火得以下行,竅絡得以疏通,神明恢復清明。

臨床應用佐證

張錫純在臨床實踐中,用此方救治了許多癲狂重症患者,例如:

  • 一少年癲狂,曾服大黃六兩,大便不瀉,後用蕩痰加甘遂湯,甘遂三錢,服後大便連瀉七八次,降下痰涎若干,癲狂頓愈。
  • 一壯年癲狂失心,六脈皆閉,投以大承氣湯加赭石二兩,送服甘遂細末三錢,初服大便未行,後加重藥量,大黃、赭石各用三兩,仍送服甘遂三錢,大便仍無行動。

這些醫案證明了此方在治療頑痰閉阻所致癲狂重症的確切療效。

延伸討論

張氏還提到:「癲狂之證,乃痰火上泛,瘀塞其心與腦相連竅絡,以致心腦不通,神明皆亂。故方中重用赭石,借其重墜之力,攝引痰火下行,俾竅絡之塞者皆通,則心與腦能相助為理,神明自復其舊也。」這段論述強調了心腦相通的重要性,以及痰火瘀阻對神明產生的影響,為中醫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多痰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蕩痰加甘遂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赭石2兩,大黃1兩,朴消6錢,清半夏3錢,鬱金3錢,甘遂末2錢。 主治:癲狂失心,既滑實,頑痰凝結之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