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命丸
TONG M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七引《古今錄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通命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止痛的功效。通命丸主要針對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疾病,大黃可以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達到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的目的。
- 活血化瘀: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通命丸針對的疾病常常伴隨氣血瘀滯,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達到治療效果。
通命丸方劑中含有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豁痰開竅: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豁痰開竅的功效。通命丸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痰迷心竅等症,而遠志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並有助於痰液的排出,配合其他藥材,可使心神寧靜,氣血通暢。
- 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遠志性溫,能促進藥性流通,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藥效。例如,與茯苓、菖蒲等藥材合用,可增強其安神定志的效果,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通命丸方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其寒性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痢,適用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通命丸中加入黃芩,可發揮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達到通命丸的治療目的。
通命丸中含有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而通命丸本身也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因此加入麻黃可增強藥效。
- 溫陽通絡: 麻黃具有溫陽通絡的作用,可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狀。通命丸中常加入其他溫陽藥物,如肉桂、附子等,麻黃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物,增強溫陽通絡的效果。
通命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效。通命丸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各異,甘草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藥物互相衝突,使藥效發揮更穩定、更有效。
- 保護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不適,例如腹痛、腹瀉等。通命丸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而甘草的加入可以保護脾胃,促進藥物的吸收,增強藥效。
通命丸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是利用其 瀉下 和 清熱解毒 的功效。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通命丸中,芒硝的主要作用是 瀉熱通便,幫助清除體內積熱,並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等症狀。同時,芒硝也具有一定的 解毒 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通命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 通命丸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杏仁可有效緩解肺熱,促進痰液排出。
- 降氣化痰: 杏仁具有一定的降氣化痰作用,能促進肺氣下降,使痰液易於排出。 通命丸常用於治療氣逆喘咳、痰多難咳等症,杏仁有助於緩解氣逆症狀,改善痰液粘稠難咳的狀況。
因此,通命丸中加入杏仁,可有效地發揮其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
通命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表清熱: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解表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通命丸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其表證兼有溼熱者,而淡豆豉能清泄表熱,利溼解毒,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表、化溼解毒的目的。
2. 和解脾胃: 淡豆豉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可以改善因溼熱內蘊導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命丸中常配合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共同發揮作用,以增強療效。
通命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攻堅逐瘀: 巴豆性峻烈,具有破積消癥、攻堅逐瘀之效。對於寒凝血瘀、氣滯不通等症狀,巴豆可以起到破除瘀阻、疏通經絡的作用,進而改善症狀。
- 引藥入裏: 巴豆性燥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在一些頑固性疾病的治療中,巴豆可以作為引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病竈,達到更好的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命丸」
主治功效:
- 心腹積聚:指因氣血不通、痰濕內停等因素,導致心腹部位出現包塊、積聚的病症。
- 寒中絞痛:指因受寒引起腹部絞痛的病症,常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
- 叉心迫滿:指因氣滯血瘀或痰阻等因素,導致心前區出現疼痛、憋悶、氣短等症狀。
- 脅下脹痛:指因肝氣鬱結、脾胃虛弱等因素,導致脅肋部位出現脹痛的病症。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總結:
通命丸的主要成分是大黃、遠志、黃芩、麻黃、甘草、芒硝、杏仁、淡豆豉、巴豆,具有心腹積聚、寒中絞痛、叉心迫滿、脅下脹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6分,甘草6分(炙),杏仁6分(去皮尖,熬),牛膝7分,黃芩5分,阿膠3分(炙),防風4分,乾天門冬6分(去心),芍藥6分,大黃6分,當歸6分,乾薑6分,乾地黃7分,人參6分,桂心3分,乾漆4分(熬),紫菀5分,白朮4分,蓯蓉5分,吳茱萸3分,蜀椒3分(汗),石斛3分。
上為末,以棗膏、蜜為丸。
每服7丸,食前服,日3次。不知漸增,以知為度。病劇者,夜更1服。
忌蕪荑、鯉魚、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命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通命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命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大黃4兩,遠志(去心)4兩,黃芩4兩,麻黃(去節)4兩,甘草(炙)4兩,芒消3兩,杏仁60枚(去皮尖),豉2合,巴豆50枚(去心皮,熬,别爲脂)。 主治:心腹積聚,寒中絞痛,叉心迫滿,脅下脹痛。
通命丸,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範汪方》。 組成:大黃4分,遠志4分(去心),黃耆4分,麻黃4分(去節),甘遂4分,鹿茸4分(炙),杏仁60枚,豉1合,巴豆50枚,芒消3分(1方無鹿茸、黃耆,用黃芩)。 主治:心腹積聚,寒中療痛,及心胸滿,脅下急,繞臍痛。
通命丸,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茯苓6分,甘草6分(炙),杏仁6分(去皮尖,熬),牛膝7分,黃芩5分,阿膠3分(炙),防風4分,乾天門冬6分(去心),芍藥6分,大黃6分,當歸6分,乾薑6分,乾地黃7分,人參6分,桂心3分,乾漆4分(熬),紫菀5分,白朮4分,蓯蓉5分,吳茱萸3分,蜀椒3分(汗),石斛3分。 主治:虛勞百病,七傷六極,少氣羸弱,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