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瀉熱方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其可清瀉腸胃實熱,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熱,從而達到瀉熱的效果。
- 活血化瘀: 大黃除了瀉熱外,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淤血,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瀉熱方中加入大黃,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更能促進腸道排毒,活血化瘀,有助於整體病情的緩解。
「瀉熱方」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可疏散風寒,驅散外邪,對於外感風寒而致發熱、惡寒、鼻塞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宣肺平喘: 麻黃同時具有宣肺平喘之功效,能開宣肺氣,使肺氣通暢,對於風寒襲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瀉熱方」中加入麻黃,不僅能疏散外邪,還可宣肺平喘,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病症。
瀉熱方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對於熱盛證所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心煩、舌紅苔黃等症狀,能有效清熱解毒,達到瀉熱的目的。
- 止血安神:黃芩亦有止血安神之效,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吐血、衄血、心煩失眠等症。在一些熱盛兼有血熱、心神不寧的瀉熱方中,加入黃芩能同時清熱瀉火,並兼具止血安神之效,達到多效合一的治療效果。
「瀉熱方」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肺熱: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黃黏稠、胸悶等症狀,杏仁能有效地清熱解毒,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
- 潤腸通便:杏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當因肺熱導致津液不足,出現便祕時,杏仁能滋潤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達到瀉熱通便的功效。
因此,杏仁在「瀉熱方」中可以起到清肺熱、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的功效。
瀉熱方中包含赤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除濕: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能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瀉熱方多用於治療濕熱蘊蒸之症,赤茯苓能清熱除濕,使熱邪消散,濕濁化解,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利水滲濕:赤茯苓能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濕邪的積聚。濕熱蘊蒸常伴隨水腫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利水滲濕,可以幫助排解水濕,改善水腫,使小便通暢。
因此,赤茯苓在瀉熱方中起到清熱利濕、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蘊蒸之症,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
瀉熱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瀉熱方中常使用一些性寒、苦燥的藥物,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傷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身體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與瀉熱藥物配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進一步加強瀉熱的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抗炎、止痛等作用,可以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總而言之,在瀉熱方中加入甘草,既能緩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有利於更好地治療熱證。
「瀉熱方」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
其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胸悶、脅痛、煩躁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氣機運行,幫助清熱瀉火。
此外,橘皮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並解除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橘皮在「瀉熱方」中可以起到疏肝理氣、燥濕化痰,輔助清熱瀉火的作用,有助於達到治療目的。
瀉熱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軟堅散結:芒硝性寒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對於熱毒壅盛、熱結腸胃所致的便祕、腹痛、口渴等症狀,芒硝可有效清熱解毒,通便止痛。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芒硝具有引藥下行之功效,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增強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此外,芒硝的滑利性有助於藥物在腸胃中更好地吸收和發揮藥效。
瀉熱方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瀉膀胱之熱,並可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
- 通淋止痛: 澤瀉可利水通淋,對於熱淋、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瀉熱方中加入澤瀉,可起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瀉熱方」 組成: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如果上部脈象陰陽都太盛實,表示足太陽經和陽明經都太盛實。病人會感到煩躁脹痛,腹部硬脹側腹疼痛,胃氣運行不暢,大便困難,有時忽然拉肚子,腹中疼痛,氣往上衝到肺和肝,影響到五臟,使人呼吸急促、喘鳴,容易受到驚嚇,身體發熱不流汗,咽喉腫痛,精液少。
方劑配伍原理: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瀉熱方是由辛溫清熱的中藥材組成,構成一個清熱降火,開竅泄熱的藥方。
瀉熱方可清熱利尿、瀉火、解毒,適用於治療熱性病、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瀉熱方亦可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麻黃4兩,黃芩4兩,杏仁3兩,赤茯苓3兩,甘草3兩,橘皮3兩,芒消3兩,澤瀉3兩。上(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3升,絞去滓,納大黃,煮兩沸,去滓下芒消,分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服用後,大便次數增多,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免引起脫水。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熱方,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大黃4兩,麻黃4兩,黃芩4兩,杏仁3兩,赤茯苓3兩,甘草3兩,橘皮3兩,芒消3兩,澤瀉3兩。 主治:有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太陽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脾脹,腹堅搶脅下痛,胃氣不轉,大便難,時反泄利,腹中痛,上衝肺肝,動五臟,立喘鳴多驚,身熱汗不出,喉痹精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