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熱方

XIE RE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五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肺經 14%
心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肝經 9%
膀胱經 7%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瀉熱方」 組成: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如果上部脈象陰陽都太盛實,表示足太陽經和陽明經都太盛實。病人會感到煩躁脹痛,腹部硬脹側腹疼痛,胃氣運行不暢,大便困難,有時忽然拉肚子,腹中疼痛,氣往上衝到肺和肝,影響到五臟,使人呼吸急促、喘鳴,容易受到驚嚇,身體發熱不流汗,咽喉腫痛,精液少。

方劑配伍原理: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瀉熱方是由辛溫清熱的中藥材組成,構成一個清熱降火,開竅泄熱的藥方。

瀉熱方可清熱利尿、瀉火、解毒,適用於治療熱性病、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瀉熱方亦可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麻黃4兩,黃芩4兩,杏仁3兩,赤茯苓3兩,甘草3兩,橘皮3兩,芒消3兩,澤瀉3兩。上(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3升,絞去滓,納大黃,煮兩沸,去滓下芒消,分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大黃、芒硝、澤瀉等瀉下藥為主,配以麻黃、黃芩、杏仁、赤茯苓、甘草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品,共奏清熱瀉火、通利大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服用後,大便次數增多,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免引起脫水。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氣喘坐骨神經痛大便秘結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肋間神經疼痛腹瀉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瀉熱方,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大黃4兩,麻黃4兩,黃芩4兩,杏仁3兩,赤茯苓3兩,甘草3兩,橘皮3兩,芒消3兩,澤瀉3兩。 主治:有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太陽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脾脹,腹堅搶脅下痛,胃氣不轉,大便難,時反泄利,腹中痛,上衝肺肝,動五臟,立喘鳴多驚,身熱汗不出,喉痹精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