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豉湯

DA HUANG C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1%
肝經 11%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心包經 3%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大黃豉湯

大黃豉湯,出自《傷寒論》,由淡豆豉、甘草、桂枝、大黃、芒硝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傷寒剛治癒,過度飲食勞累,導致病情復發。

1. 淡豆豉

淡豆豉性味甘鹹,歸肺、胃經,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的功效。

2.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

3. 桂枝

桂枝性味辛溫,歸太陽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

4. 大黃

大黃性味苦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通便導滯、活血化瘀的功效。

5. 芒硝

芒硝性味苦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

組成與功效

大黃豉湯由淡豆豉、甘草、桂枝、大黃、芒硝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的功效。

淡豆豉散風熱、清熱解毒,甘草補氣、瀉火,桂枝發汗解表、溫經散寒,大黃清熱瀉火、通便導滯,芒硝清熱利尿、瀉下、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之功。

主治

大黃豉湯主治傷寒剛治癒,過度飲食勞累,導致病情復發。

方中淡豆豉、甘草、桂枝辛溫解表,發汗散寒,大黃清熱瀉火,芒硝瀉下導滯,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之功,可有效緩解傷寒剛治癒後過度飲食勞累引起的病情復發。

用法用量

大黃豉湯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2. 大黃性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3. 芒硝性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大黃豉湯由淡豆豉、甘草、桂枝、大黃、芒硝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傷寒剛治癒,過度飲食勞累,導致病情復發。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瀉下消腫、解毒之功,可有效緩解傷寒剛治癒後過度飲食勞累引起的病情復發。

傳統服藥法


豉5合,甘草2兩(炙),桂心2兩,大黃4兩,芒消半斤。
嚼碎。以水6升,煮得2升,去滓,食前適寒溫飲1升,每日2次。
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淡豆豉、甘草、桂枝、大黃、芒硝組成。淡豆豉清熱解毒,利濕通便;甘草益氣和中;桂枝發汗解肌;大黃瀉熱通便;芒硝瀉下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濕通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用量較大,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豉湯, 出處:《外台》卷二引《範汪方》。 組成:豉5合,甘草2兩(炙),桂心2兩,大黃4兩,芒消半斤。 主治:傷寒已癒,食飲多勞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