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寶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針對水寶散所治療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和中開胃: 橘皮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嘔的功效,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對於水寶散所針對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水寶散中加入甘遂,主要是利用其 瀉水消腫 的功效。
甘遂性寒,味苦,歸肺、腎經,具有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的作用。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甘遂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達到消腫利水之效。
水寶散多用於治療 水腫積聚、腹水、痰飲 等病症,甘遂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發揮其利水消腫之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寶散」主治功效分析
「水寶散」,源於古代醫籍,其組成簡潔,僅有橘皮與甘遂兩味藥材,卻能針對特定病症發揮顯著療效。古籍《本草綱目》及《本草單方》皆記載其主治「小兒疳水」,即小兒因營養不良或脾胃虛弱導致的全身浮腫,形如熟李。
主治功效
「水寶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水腫。此種水腫的病理特點在於水濕停滯體內,以致全身虛腫,尤其在小兒身上表現明顯。具體來說,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 利水消腫: 藥方中的甘遂為君藥,其藥性峻猛,具有強大的利水逐飲之功,能將體內停滯的濕邪排出體外,從而消除水腫。這與古籍中記載的「以利為度」相符,提示使用此方需以達到利尿效果為目標。
- 理氣化痰: 橘皮為臣藥,其性味辛溫,入脾肺二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由於脾胃功能失調是導致水濕停滯的原因之一,故橘皮可輔助甘遂,調理脾胃氣機,使水濕得以正常運化,從根本上改善水腫。
- 健脾和胃: 橘皮的理氣健脾之功,亦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水穀精微的吸收利用,從根本上改善小兒因脾胃虛弱導致的疳積水腫。
治療原理
「水寶散」的治療原理在於**「開鬼門,潔淨府」**。甘遂峻下逐水,猶如打開水液壅滯的通道(鬼門),使水邪排出體外;而橘皮則能理氣健脾,疏通氣機,輔助甘遂發揮作用,並能幫助脾胃恢復運化功能(潔淨府)。兩藥合用,一瀉一理,標本兼治,共同發揮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效。
此外,古籍中提及「以麥芽湯下」及「忌酸鹹三、五日」,亦可體現古人對於藥物應用及食療的重視。麥芽湯具有消食導滯之功,能幫助藥物消化吸收;而忌酸鹹則可減少對脾胃的刺激,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綜上所述,「水寶散」雖組成簡約,卻能針對小兒疳積水腫的病機,發揮利水消腫、理氣化濕之效,體現了古人對藥理病機的精準把握。
傳統服藥法
童子青橘皮、珠子甘遂(微炒)各等分。
上為末。
3歲1錢,食前用麥櫱煎湯點臘茶清調下。通利為效。
忌咸酸食三五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水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童子青橘皮、珠子甘遂(微炒)各等分。 主治:小兒疳水,通身虛腫,狀如熟李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