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散

GAN SU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小腸經 16%
膀胱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6%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甘遂散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如下:

  1. 主治水腫:甘遂性峻烈,善於利水消腫,為方中君藥,可迅速將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達到消腫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甘遂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配伍,可增強其利水消腫之力,並能協調藥性,避免單味藥物的毒副作用。

甘遂藥性猛烈,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主治功效


耳聾

傳統服藥法


甘遂1兩。
研為細末,裝瓶備用。
用時用甘遂散3錢,麵粉適量,麝香少許(無麝香用冰片代),加溫水調成糊狀,外敷於中極穴處(臍下4寸),方圓約2寸。一般30分鐘即能小便通利。無效時可繼續使用或再加熱敷,療效更速。
小便不通用甘遂散外敷治療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共八例,外敷一次即排尿的五例;外敷二次排尿的二例;外敷二次再熱敷一次排尿的一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腳氣病大便秘結耳聾排尿困難心內膜炎尿道炎慢性肝硬化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甘遂散, 出處:《東醫寶鑑·外形篇》卷二引《入門》。 組成:甘遂蔥汁。 主治:耳聾。

甘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甘遂1兩(炒),木香1分。 主治:大便不通。

甘遂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甘遂1分(煨令微黃),檳榔1分,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 主治:小兒水氣,遍身腫滿,大小便難,喘促不得睡卧。

甘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甘遂(炒)1兩,蓬莪朮(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大戟(微煨)3分,桂(去粗皮)3分,石菖蒲(米泔浸,炒乾)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水蠱水腫,腳氣。

甘遂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甘遂1兩(煨令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澤瀉3兩,黃芩1兩,澤漆1兩,赤茯苓2兩,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朴消2兩。 主治:水氣遍身浮腫,心胸急硬,氣滿上喘,大小便澀。

甘遂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甘遂1分(煨令微黃),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瓤,銼,焙),黃芩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主治:破痞除熱,破結散氣。主治:小兒內有伏熱諸候,腹內痞結,雖服湯得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滿,按之則啼;胸膈熱實,腹有留飲,腸內氣結而脹,時或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