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心丹
SUI X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七引《濟生》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16%
小腸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遂心丹方中包含甘遂,主要源於其峻下逐水之效,用於治療水腫、痰飲等病症。甘遂性峻烈,具有破氣消積、逐水消腫之功效,能有效去除體內積聚的水分和痰液,達到治療目的。
甘遂在遂心丹中的使用需謹慎,其毒性較大,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輕其毒性,並提高療效。同時,應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遂心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風痰迷心,癲癇,婦人心風血邪」,屬中醫「痰蒙心神」之範疇。風痰指肝風夾痰上擾,堵塞心竅,致神志異常;「心風血邪」則與婦人情志失調、氣血逆亂相關,古籍所述症狀或見狂躁、昏厥、言語錯亂等,皆與痰濁閉阻、心神失守有關。
組成與方劑邏輯解析:
君藥-甘遂(2錢)
- 性味苦寒,峻下逐水,專攻痰飲積聚。《神農本草經》謂其「破癥堅積聚,利水穀道」,此處取其「直泄痰涎」之力,使風痰從二便而出,為「祛邪以安神」之峻劑。
載體-豬心血
- 以心入心,中醫有「同氣相求」之思維。豬心為引經藥,載甘遂直入心經,破痰而不傷正;心血為陰血之屬,或能制甘遂峻烈之性,兼護心陰。
佐藥-辰砂(1錢)
- 硃砂質重鎮驚,清心安神,《本草綱目》稱其「鎮心靈,辟驚癇」,與甘遂相配,一攻一守:甘遂瀉痰開竅,硃砂安定神志,共成「開竅醒神」之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瀉痰逐瘀」為核心,透過甘遂之峻瀉,使內蘊之風痰邪毒從大便排出(「下惡物為效」);輔以硃砂鎮靜,豬心引經,形成「通腑—安神」雙向調節。其機理符合中醫「癲癇多責之痰瘀」「怪病多痰」之說,尤其針對痰濁壅盛、體實脈證者。
用藥特色:
- 峻藥緩用:分作4丸,每次1丸,以心湯送服,既控制藥力,又輔助引經。
- 攻補並行:豬心為血肉有情之品,或能緩和甘遂傷正之弊,雖未用補虛藥,卻寓「瀉中寓養」之意。
此方體現中醫「邪去則正安」之治則,適用於實證痰癇,然須精準辨證,非泛治一切神志病。
傳統服藥法
甘遂2錢。
上為末,用豬心取三管血和藥,入豬心內縛定,紙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1錢,分作4丸。
每服1丸,將心煎湯調下。大便下惡物為效,不下再服。
豬心湯(《直指小兒》卷二)、甘遂散(《得效》卷八)、朱砂甘遂丸(《萬氏家抄方》卷二)、甘遂丸(《赤水玄珠》卷十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遂心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七引《濟生》。 組成:甘遂2錢。 主治:風痰迷心,癲癇,及婦人心風血邪。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