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子煎

JIN YING ZI JI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0%
大腸經 20%
脾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膀胱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櫻子煎以金櫻子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固澀止瀉:金櫻子性溫、味酸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其富含鞣質,能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抑制腸蠕動,有效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狀。
  2. 補腎固精:金櫻子亦有補腎固精之效。其能滋養腎氣,固攝精關,可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滑精等病症。

因此,金櫻子煎以金櫻子為主藥,可有效治療因脾腎虛弱所致的泄瀉、遺精等病症。

主治功效


金櫻子煎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金櫻子煎主要被用於治療脾腎虧虛引起的症狀,其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多篇文獻指出金櫻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用於治療遺精、滑精、小便不禁以及脾虛久瀉等症狀。如《神農本草經疏》提到:「脾虛滑泄不禁,非澀劑無以固之。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腎與膀胱為表裡,腎虛則精滑,時從小便出。此藥氣溫味酸澀,入三經而收斂虛脫之氣,故能主諸證也。」《益世經驗良方》也記載:「用金櫻子煎膏,和芡實粉為丸,名水陸丹。能益氣補真,並有固精之妙。」
  • 補益下元,益氣補真: 金櫻子煎常與芡實等補益藥物配伍,製成「水陸丹」,用於補益下元,增強體質。如《本草綱目》引述:「取其實及中子,搗爛曝乾,再搗篩末,熬金櫻子煎和丸服之,云補下益人,謂之水陸丹。」《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到:「和芡實粉為丸,名水陸丹,益氣補真。」
  • 活血駐顏: 《本草綱目》和《喻選古方試驗》均記載金櫻子煎具有「活血駐顏」的功效,但具體機理未見詳細闡述。
  • 其他功效: 部分文獻還提及金櫻子煎可以治療白濁、久痢、以及作為補腎壯水的輔助藥物。

治療原理分析

金櫻子煎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澀可去脫」理論,以及對脾腎功能的補益作用:

  1. 收斂固澀: 金櫻子味酸澀,性溫,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中醫認為,脾虛則運化失職,水谷精微不能固攝,導致腹瀉;腎虛則封藏失職,精關不固,導致遺精、滑精、小便不禁。金櫻子的酸澀之性可以固澀滑脫,從而止瀉、止遺。
  2. 溫補脾腎: 金櫻子煎常與芡實、白朮等健脾益腎的藥物配伍。芡實甘平,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白朮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這些藥物與金櫻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脾腎功能,改善脾腎虧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3. 補益精氣: 金櫻子煎被認為能「補下益人」,與芡實合用,名為「水陸丹」,能「益氣補真」。這可能與金櫻子和芡實都富含營養物質,能夠補充人體精氣有關。

總結

金櫻子煎是一劑以金櫻子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虧虛引起的遺精、滑精、小便不禁、脾虛久瀉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基於金櫻子的收斂固澀作用,以及與其他補益藥物配伍對脾腎功能的補益作用。此外,古籍還記載其具有活血駐顏等功效,但具體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傳統服藥法


金櫻子。補腎益精,固腸止瀉,活血駐顏。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添精、補髓。理脾固腸。
經霜後以竹夾子摘取,於大木臼中轉杵卻刺,勿損之,擘為兩片,去其子,以水淘洗過,爛搗,入大鍋,以水煎,不得絕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餳。
每服取1匙,用暖酒1盞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遺精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金櫻子煎,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二引《孫真人食忌》。 組成:金櫻子。 主治:補腎益精,固腸止瀉,活血駐顔。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添精、補髓。理脾固腸。主治:脾泄下痢。肝腎兩虧引起的精神衰弱,小便不禁,夢遺滑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