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豆方

WU DO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16%
心經 13%
肺經 13%
脾經 11%
膀胱經 6%
胃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烏豆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烏豆則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健脾益腎、利水消腫的作用。二者合用,能更好地補益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昏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滋陰生血: 熟地黃能滋陰養血,而烏豆則能健脾益氣,二者相輔相成,可促進脾胃運化,生血化精,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乏力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

烏豆方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強筋、益精填髓的功效,與烏豆的補腎益氣、利水消腫相輔相成。

杜仲性溫,味甘微辛,入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益精氣,對於腎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精血不足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烏豆則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氣、利水消腫、解毒消炎的功效。

將兩者合用,既能補腎益氣,又能強筋骨,適合腎虛腰痛、四肢無力、水腫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烏豆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烏豆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瘡瘍腫毒等,皆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入血: 大青鹽味鹹,具有引藥入血的作用,可助烏豆藥力深入血分,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同時,大青鹽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大青鹽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烏豆方的清熱解毒之效,更能促進藥力深入血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豆方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烏豆方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巴戟天可以增強方劑的補腎效果,改善患者的腎氣虧虛問題。
  2. 利水消腫:巴戟天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水腫。烏豆方在治療腎虛水腫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巴戟天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提高療效。

烏豆方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益精: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功效。烏豆方本身可能偏於清熱解毒,加入菟絲子可平衡藥性,起到滋補腎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2. 提高藥效:菟絲子與烏豆在藥性上具有協同作用。菟絲子能補腎固精,烏豆則能清熱解毒,二者相輔相成,可提升整體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豆方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烏豆方多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等症,枸杞子可與烏豆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肝腎虛弱,提升藥效。
  2.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枸杞子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烏豆本身也具有健脾益腎、補血養血的作用,與枸杞子一同使用,可協同增強補益作用,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烏豆方」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功效。烏豆性寒,味甘,歸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二者配伍,可起到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的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益肝腎,尤其適用於腎虛精虧、遺精滑泄、腰膝痠軟等症。
  2. 固澀止瀉: 山茱萸入腎經,可固澀腎氣,收斂止瀉。烏豆亦能清熱利濕,對於脾虛濕盛導致的泄瀉亦有輔助作用。二者合用,可加強固澀止瀉的效果,適用於腎虛精虧、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

烏豆方中加入金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金櫻子味酸澀,性溫,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可輔助烏豆治療脾虛洩瀉、久痢不止等症狀。
  2. 補腎固精:金櫻子入腎經,能補腎固精,對於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與烏豆的補脾益氣功效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總之,金櫻子的加入,不僅加強了烏豆方的止瀉作用,更提升了其補腎固精的功效,使方劑更加完善。

烏豆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固腎止瀉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心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等功效。烏豆方主治腎虛泄瀉,而五味子的收斂固澀作用,可收斂腎氣,止瀉止汗;其益氣生津作用,可補益脾胃,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療腎虛泄瀉的目的。

此外,五味子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患者因腎虛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進一步提升烏豆方的療效。

烏豆方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烏豆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但單獨使用容易寒涼傷胃。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可以溫暖脾胃,緩解烏豆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陽氣。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茴香與烏豆搭配使用,能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例如,治療寒性腹痛、胃寒嘔吐等症狀,茴香可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烏豆則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兩者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烏豆方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補脾益氣: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補脾益氣之效。烏豆性寒,入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二者配伍,可起到溫寒相濟,補脾腎之功效,適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腰膝酸軟、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2. 增強補益效果: 補骨脂含有補骨脂素、佛手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調節、抗氧化等作用,能增強烏豆補益腎脾之功效,並促進機體恢復。

烏豆方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烏豆本身清熱解毒,但對於體虛、氣虛者,單用烏豆恐難以完全發揮功效。加入黃耆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毒邪侵襲,提升烏豆清熱解毒的效果。
  2. 協調藥性: 烏豆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黃耆性溫,可中和烏豆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烏豆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烏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等作用。將甘草加入烏豆方中,可以緩解烏豆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而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烏豆的藥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的作用,可以增強烏豆的清熱解毒功效,提高治療效果。此外,甘草還可以增強烏豆的利水消腫作用,對於一些水腫病症更有幫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豆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補骨脂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杜仲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枸杞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為中藥補氣之聖藥。

金櫻子

金櫻子性溫澀苦,具有補腎固精、澀精止遺、固澀收斂、止瀉和強筋骨的功效。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熟地黃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菟蕬子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多種藥理作用。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巴戟天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烏豆方」,主要成分為:熟地黃、杜仲、大青鹽、巴戟天、菟蕬子、枸杞子、山茱萸、金櫻子、五味子、茴香、補骨脂、黃耆、甘草,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杜仲1兩,青鹽半斤,巴戟肉3兩,菟絲子3兩,枸杞子2兩,山茱萸肉2兩,金櫻子3兩(去毛),五味子1兩,小茴香1兩,破故紙1兩(鹽水炒),黃耆1兩,甘草3錢,黎椒5錢。
補腎。
上為末,以絹袋盛之,縫固,加黑豆5升,水量入,文武火煮透,取起,曬乾,再煮,以藥淡為度,去藥,以豆曬乾,將瓷瓶收貯,勿泄氣。
飢時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含有大青鹽,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3. 本方含有補骨脂,有一定的致敏性,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烏豆方,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 烏豆方(《奇方類編》卷下。)出處:《奇方類編》卷下。組成:熟地2兩,杜仲1兩,青鹽半斤,巴戟肉3兩,菟絲子3兩,枸杞子2兩,山茱萸肉2兩,金櫻子3兩(去毛),五味子1兩,小茴香1兩,破故紙1兩(鹽水炒),黃耆1兩,甘草3錢,黎椒5錢。主治:補腎。 。 主治:補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