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桑椹膏以桑椹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 桑椹性味甘寒,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等功效。桑椹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花青素、維生素C、鐵等,能有效改善血虛、目昏、鬚髮早白等症狀。
- 桑椹與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療效。例如,復方桑椹膏中可能加入枸杞、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共同發揮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桑椹膏本身具有滋陰補腎、養血生津的功效,而熟地黃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滋陰補血的效果,適合於陰虛血虧、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面色蒼白等症狀。
- 調和藥性: 桑椹膏中其他藥材,如桑椹、枸杞等,多偏涼性,而熟地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不同體質的人服用。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與桑椹的滋陰補腎、生津止渴作用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
桑椹性寒,偏於滋陰,而麥門冬性微寒,亦能滋陰,二者合用,可加強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陰虛燥熱、津液不足的症狀。此外,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與桑椹的補腎益精作用相結合,可有效改善心悸失眠、神志不安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黃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桑椹性寒,偏於滋陰,黃精則性甘溫,擅長補腎益精,二者相配,可取長補短,達到陰陽調和、滋陰補腎的效果。尤其適合腎陰虛、精血不足者,有助於改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等症狀。
- 增強藥效,緩解副作用:黃精具有滋補強壯的作用,可以增強桑椹的滋陰功效,同時又能緩解桑椹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引起身體不適。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金櫻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收斂止瀉: 金櫻子味酸澀,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縮尿的作用。桑椹膏以滋陰補腎、生津潤燥為主,加入金櫻子可以有效改善因腎虛脾虛導致的腹瀉、遺精等症狀,增強膏方整體的收斂固澀功效。
2. 補益肝腎: 金櫻子還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與桑椹膏中其他滋陰補腎的藥材,如桑椹、枸杞等,互相配合,可以更好地達到滋補肝腎、延緩衰老的效果。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夜交藤,主要基於其安神寧心、滋陰補腎的功效。桑椹膏本身具有滋陰補腎、生津潤燥的功效,而夜交藤則能增強其安神寧心的作用。
夜交藤能改善睡眠質量,有助於緩解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與桑椹膏的滋陰作用相輔相成,更有利於整體的養肝益腎、寧神安眠效果。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女貞子性涼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烏髮明目之效。與桑椹同用,可增強滋陰補腎效果,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鬚髮早白、視力減退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2. 相輔相成: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擅長滋陰養血,而女貞子則側重於補腎益精。兩者配伍,既能滋補肝腎陰血,又能補益腎精,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因肝腎陰虛所導致的各種不適。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旱蓮草,主要基於其與桑椹的協同作用,以增強補肝腎、烏髮養髮的功效。
桑椹性味甘酸寒,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而旱蓮草則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明目的作用。二者合用,既能發揮桑椹滋陰補血的功效,又能借助旱蓮草的清熱涼血作用,避免滋膩之弊,更能促進肝腎氣血的運行,達到烏髮養髮的效果。因此,復方桑椹膏中加入旱蓮草,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益脾胃,增強藥效: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與桑椹同用,能增強桑椹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二、 調和藥性,提高口感: 大棗味甘性溫,能緩和桑椹的寒涼性質,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同時,大棗的甘甜味能中和桑椹的酸味,提高膏方口感,使之更易於服用。
複方桑椹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桑椹性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可中和桑椹的寒性,使藥性更爲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
- 緩和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和桑椹的滋陰補血功效,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減少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的加入在複方桑椹膏中起到調和藥性、緩和藥效的作用,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養血柔肝的功效。
桑椹滋陰補血,但性偏寒涼,容易引起脾胃虛寒。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作用。它可以緩解桑椹的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同時也能協同桑椹滋陰補血,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此外,白芍還能緩解桑椹可能引起的肝氣鬱結,進一步提升藥方的整體效用。
復方桑椹膏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增強補脾益氣之效。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桑椹膏以滋陰補腎、養血明目為主要功效,但若脾胃虛弱,則難以吸收藥效,而白朮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藥物吸收,進一步提升桑椹膏的療效。同時,白朮也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進而改善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複方桑椹膏是一種傳統中藥製品,主要用於滋補肝腎、養血安神等療效。在該方劑的組成成分中,包含了一味較為特殊的材料「海螺」。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海螺性味甘、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水、滋陰補腎的作用。在複方桑椹膏中加入海螺,主要是利用其滋陰補腎的功效,配合桑椹等其他成分,共同達到調理肝腎、增強體質的目的。
此外,海螺在中醫裡也被認為能幫助改善由肝腎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等。因此,在複方桑椹膏中使用海螺,不僅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滋補作用,還可以針對特定症狀進行輔助治療。然而,由於海螺本身性質偏涼,所以在配方時也會考慮到使用者的體質情況,以免造成過度寒涼而引發不良反應。總體而言,海螺作為複方桑椹膏的一部分,對於提升該方劑的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方桑椹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虛陰虧」及相關證候,如「神經衰弱,頭目昏暈,腰背痠痛」。中醫理論中,血虛陰虧常與肝腎不足相關,因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化。陰血不足則虛火上擾,致頭暈目眩;腰為腎之府,肝主筋,肝腎虧虛則腰背失養而痠痛;血不養心則夜寐不安,表現為神經衰弱諸症。
組方邏輯與功效推論
滋陰養血為主軸
- 桑椹清膏、熟地、旱蓮草、女貞子:桑椹甘寒滋肝腎、養陰血;熟地補腎填精;女貞子、旱蓮草(二至丸)專滋肝腎之陰,清虛熱。此四味共奏滋陰補血之效,直治病本。
- 麥門冬、黃精:麥冬養肺胃之陰,黃精補脾腎之陰,兼益氣,擴展滋陰範圍至中上二焦。
健脾益氣以助化源
- 山海螺、冬朮、炙甘草、紅棗:山海螺(民間補虛藥,類黨參)、冬朮健脾燥濕,甘草、紅棗補中益氣。此組藥健運脾胃,使陰血生化有源,符合「補血先健脾胃」之理。
固精安神以治標
- 金櫻子:澀精縮尿,防陰血虧虛之遺泄。
- 夜交藤:養心安神,改善血虛不眠。
調和氣機以防滋膩
- 炒白芍:斂陰柔肝,緩急止痛,兼制肝陽上亢。
- 桔皮:理氣化痰,防諸滋補藥壅滯氣機。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以「滋肝腎、養陰血」為核心,輔以健脾益氣強化後天之本,佐以固精安神治其標症,配伍理氣藥使補而不滯。全方契合「精血同源」「肝腎同治」理論,適用於陰血不足、虛火上炎,兼輕度脾虛之證。透過滋養與固攝並行,改善血虛陰虧所致眩暈、腰痠及神志不寧等症。
傳統服藥法
桑椹清膏125克,山海螺250克,炙甘草31.25克,炒冬朮93.75克,炒白芍62.5克,熟地62.5克,麥門冬62.5克,制黃精125克,金櫻子肉93 75克,夜交藤62.5克,女貞子93.75克,旱蓮草62.5克,桔皮46.875克,紅棗31.25克。
滋陰補血,調補肝腎。
除桑椹清膏外,桔皮等十三味酌予切碎,用水煎2~3次,至煎出液基本味盡,煎出液分次過濾合併,濃縮成稠膏狀,加入烊化的砂糖(17兩)液及桑椹清膏,充分攪拌,再濃縮成綢膏。
口服,每次5錢,開水衝眼,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等功效,適合於血虛陰虧、神經衰弱、頭目昏暈、腰背痠痛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桑椹膏, 出處:《浙江省藥品标準》。 組成:桑椹清膏125g,山海螺250g,炙甘草31.25g,炒冬朮93.75g,炒白芍62.5g,熟地62.5g,麥門冬62.5g,制黃精125g,金櫻子肉93.75g,夜交藤62.5g,女貞子93.75g,旱蓮草62.5g,桔皮46.875g,紅棗31.25g。 主治:滋陰補血,調補肝腎。主治:血虛陰虧,神經衰弱,頭目昏暈,腰背痠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