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飲子

AN TAI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方選注》卷下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腎經 11%
肝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11%
肺經 11%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胎飲子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其安胎功效,原因如下:

  1. 固腎益精: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益腎固精之效。懷孕期間,腎氣不足容易導致胎兒不穩,蓮子可補益腎氣,穩定胎兒。
  2. 養心安神: 蓮子亦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孕婦因孕期焦慮、失眠而導致的胎動不安。

綜上所述,安胎飲子中加入蓮子,旨在通過益腎固精、養心安神,達到安胎止孕的效果。

安胎飲子方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脾胃,固攝胎氣:糯米性溫和,味甘,入脾經,具有補益脾胃、益氣養血的作用。孕婦懷胎十月,脾胃虛弱,容易導致胎氣不固。糯米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充足,從而固攝胎氣,防止滑胎。

二、和中止瀉,安胎止嘔:糯米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緩解孕期常見的胃腸不適,如腹瀉、嘔吐等。這些症狀也會導致胎氣不穩,糯米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從而起到安胎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安胎飲子」主治功效及原理分析

組成

  • 蓮子:滋陰潤燥、養心益腎。
  • 糯米:補脾健胃、溫中止瀉。
  • 青苧麻(部分醫書中有記載):涼血止血,安胎。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安胎飲子」主要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因房勞等原因傷及足三陰經,導致胎動不安、甚至小產的症狀

治療原理

綜合古文內容,可將「安胎飲子」的治療原理歸納如下:

  1. 滋陰補腎,固攝胎元:

    • 《四科簡效方》中提到「自懷妊兩月服起,至六個月,無墜胎之虞」,說明此方重在預防。
    • 蓮子滋陰養心益腎,青苧麻涼血止血,二者合用,滋補肝腎之陰,使胎元穩固。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中「大安胎飲子」主治「妊娠胎氣不安,腹脅刺痛,經脈適來,氣急上喘等疾」,也強調了安胎的作用。
  2. 健脾益氣,充養氣血:

    • 糯米補脾健胃,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充足,從而為胎兒提供充足的營養。
    • 《重慶堂隨筆》中詳細論述了「火」的各種成因及治法,其中也提到「安胎飲子」,暗示該方劑可能也適用於某些因「火」導致的胎動不安。但單獨的安胎飲子藥性偏於平和,並未包含明顯的清熱、瀉火、溫陽散寒等藥物,因此,對於因「火」所致的胎動不安,其作用可能有限,還需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
  3. 預防與治療結合:

    • 《四科簡效方》中還提到了「蕩瘀丸」和「玉環丸」,用於治療屢次半產的患者。這表明古人在安胎方面,不僅注重預防,也重視產後的調理,以防再次發生胎動不安或小產。
    • 《臨症經應錄》中也提到了多種安胎方劑,如「補脬飲」、「千金吉祥丸」等,反映了古人安胎方法的多樣性。

總結

「安胎飲子」通過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藥物組合,達到安胎保胎的目的。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固攝胎元、充養氣血,以及預防與治療結合等方面。此方藥性平和,適用於妊娠早期胎元不固的預防性治療,以及輕度的胎動不安。對於複雜的胎動不安,還需要根據具體病因,結合其他方劑進行治療。

傳統服藥法


建蓮子(去心)3錢,台州青苧3錢(洗去膠),白糯米3錢。上用水1鐘,煎5分,每日清晨服。自懷妊2月服起,至6個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胎飲子, 出處:《古方選注》卷下。 組成:建蓮子(去心)3錢,台州青苎3錢(洗去膠),白糯米3錢。 主治:妊娠房勞,傷損足三陰所致小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