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效方

立效方

LI XIAO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立效方中添加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糯米性溫和,可緩和某些藥材的寒涼或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2. 增強補益: 糯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在立效方中加入糯米,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補益,有助於提升藥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立效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乳汁不行」,即產後缺乳或泌乳不暢。古代醫家認為,乳汁生成與氣血調和、經絡通暢密切相關,氣血虛弱或經脈壅滯皆可導致乳少。本方以「立效」為名,強調其速效性,符合產後急需通乳的臨床需求。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粳米與糯米(半合)

    • 二者均為穀類,甘溫補中,益氣健脾。《本草綱目》載糯米「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而粳米專主胃氣。產後氣血多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此二味可補益中焦,助氣血化生,間接促進乳汁生成(乳汁為氣血所化)。
  2. 萵苣子(一合)

    • 性味苦寒,入胃、膀胱經。《食療本草》言其「通乳汁,利小便」,具下行通利之性。古代文獻多載其為通乳要藥,如《本草綱目》引《仙授外科集驗方》單用萵苣子煎服治乳少。其機制可能與疏通乳絡、刺激乳腺分泌有關,符合「通則乳下」的思路。
  3. 生甘草(半兩)

    • 甘平,調和諸藥,兼能緩急(如《傷寒論》用於緩解急症)。此方中可能用以制約萵苣子苦寒之性,避免傷及產後虛弱之體,同時協助粳米、糯米補益中氣。

全方配伍原理:

  • 攻補兼施:以粳米、糯米補虛固本,萵苣子通絡治標,甘草調和藥性。
  • 標本並治:補脾胃以資乳汁生化之源(本),通乳絡以促乳汁排出(標)。
  • 劑型設計:煎汁分服,利於迅速吸收,符合「立下」之急效訴求。

可能的治療機制:
從傳統理論看,乳汁不行多因氣血虛弱或經絡壅滯。此方通過補益中焦、通利下行,既能強化氣血生化,又能疏通乳絡,雙向調節以達催乳之效。萵苣子的通利特性或能直接刺激乳腺管收縮,而穀類的營養支持則符合現代醫學中「營養狀態影響泌乳」的觀點。

總結:
此方簡潔,針對產後虛實夾雜的病機,體現了「以通為用,以補為輔」的治則,符合古代通乳方的典型思路。

傳統服藥法


粳米半合, 糯米半合, 萵苣子1合(並淘淨), 生甘草半兩。下乳汁。
上為細末。
煎汁1升,去滓,分作3服。立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產後乳汁不足

相同名稱方劑


立效方, 出處:《東醫寶鑑·外形篇》卷三引《丹心》。 組成:莴苣子1合,糯米1合。 主治:乳汁不行。

立效方,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雄黃1分(細研),梔子仁10枚,赤芍藥半兩。 主治:小兒屍疰,邪氣入腹(疒丂)痛。

立效方, 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組成: 立效方(《雲歧子保命集》卷下。)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下。別名:立效散組成:粳米半合,糯米半合,莴苣子1合(并淘淨),生甘草半兩。主治:下乳汁。 。 主治:下乳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