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散
JIN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進食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和胃: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佳、脘腹脹滿等症狀,白扁豆能起到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 止瀉止痢: 白扁豆富含蛋白質和澱粉,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虛洩瀉、食積腹瀉等症狀,白扁豆能起到固腸止瀉,緩解腹瀉的功效。
因此,進食散中加入白扁豆,可起到健脾和胃、止瀉止痢的作用,幫助改善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進食散」方劑中含有「石蓮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石蓮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石蓮肉,有助於緩解因食積、暑熱等原因引起的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 涼血止血、消腫生肌: 石蓮肉還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創傷等症狀,石蓮肉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進食散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補氣健脾: 進食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吸收。
- 扶正固本: 人參還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體虛乏力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進一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食慾恢復。
因此,人參作為進食散中重要的藥材,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增強體質,達到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功效。
「進食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停,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祛濕,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故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強健脾開胃之效。
-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通利水道。若患者因濕邪困脾,脾失健運,水濕停聚,導致水腫等症狀,茯苓可利水滲濕,消退水腫,輔助改善脾胃功能。
因此,茯苓在「進食散」中起到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進食散」方劑中包含「神麴」,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消食積,健脾胃。其含有的蛋白酶、澱粉酶等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和澱粉,有助於改善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
- 和胃止嘔: 神麴能和胃止嘔,對於因食積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將神麴加入「進食散」方劑,有助於增強其消食化積、和胃止嘔的效果,以達到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目的。
進食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的作用。進食散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性質偏寒涼或溫燥,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穏定和諧。
- 緩解副作用: 甘草還具有解毒、抗炎、保護胃黏膜等作用。進食散可能含有某些刺激性較強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進食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健脾開胃:白芷味辛、甘,性溫,入肺、胃經。能通鼻竅,開胃進食,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可促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
二、祛風散寒:白芷亦具祛風散寒之效,可溫經散寒,對於因寒邪阻滯脾胃而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可起到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白芷在進食散中,既能健脾開胃,又能祛風散寒,對於改善食慾,增強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
進食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進食散中加入木香,有助於疏通腸胃氣機,緩解食積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痛。
- 健脾開胃: 木香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木香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幫助恢復食慾。
進食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進食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而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食慾,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2. 提高免疫力:黃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進食散中加入黃耆,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防止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抵抗力下降,進而引發其他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進食散」,主要成分包括白扁豆、石蓮肉、人參、茯苓、神麴、甘草、白芷、木香、黃耆。其主治功效是脾胃虛寒,沒有食慾,以及久病脾虛,完全不進食的人。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石蓮肉: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消暑利濕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進食散」的組成成分具有補氣、健脾胃、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能夠改善脾胃虛寒、食慾不振、久病體虛等症狀,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食慾,改善身體狀況。
傳統服藥法
半夏曲1兩,肉豆寇(面裹煨)1兩,草草果仁1兩,高良薑(炒)1兩,麥糵(炒)1兩,附子(炮,去皮尖)1兩,丁香1兩,厚朴(去皮,薑炒)1兩,陳皮(去白)1兩,人參(去蘆)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進食散,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 組成:神曲(炒)、麥芽(炒)、砂仁、山楂。 主治:醒脾和胃。主治:疹後不食。
進食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四引李潛方。 組成:青皮1分,陳皮(去瓤)1分,草豆蔻3個,甘草1分(炙),訶子(去核,煨)5個,高良薑(薄切,炒)1分,川烏頭1個(炮,去皮臍),肉桂1分(去外皮)。 主治:脾胃虛冷,不思食,及久病人脾虛,全不食者。
進食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組成: 進食散(《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組成:白扁豆(微炒)2錢半,石蓮肉(炒,去心)2錢半,人參(焙)2錢半,茯苓1錢半,神曲2錢半,甘草(炙)1錢,白芷1錢,木香1錢,黃耆1錢。主治:進食。 。 主治:進食。
進食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 組成:半夏曲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草果仁1兩,高良薑(炒)1兩,麥糵(炒)1兩,附子(炮,去皮尖)1兩,丁香1兩,厚朴(去皮,薑炒)1兩,陳皮(去白)1兩,人參(去蘆)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脾胃虛寒,或爲生冷所傷,或七情所擾,胸膈痞塞,不思飲食,痰逆惡心,大便溏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