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觀音散

JIA WEI GUAN Y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16%
心經 15%
胃經 14%
腎經 7%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1%
膽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觀音散本就主治脾胃濕熱,加入白扁豆可加強健脾化濕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因濕熱導致的腹瀉、嘔吐、口渴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扁豆對於暑濕引起的發熱、口渴、口臭也有較好的療效,可以輔助觀音散清熱解毒,使療效更顯著。

加味觀音散方中加入石蓮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石蓮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其能清瀉肺熱,止咳化痰,並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上炎引起的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石蓮肉富含水分及多種營養物質,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熱病耗傷津液所致的口乾舌燥、咽乾脣裂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觀音散本身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為主,加入人參可起到補益氣血,緩解因病症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提升藥效:人參與觀音散中的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可以產生協同作用。人參能補氣固本,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加味觀音散主治痰濕咳嗽,而茯苓有助於健脾化濕,減少痰濕的生成,從根本上緩解咳嗽。
  2. 利水消腫:觀音散本身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而茯苓能加強其利水功效,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消散痰液,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 神麴為麥芽的加工品,具有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作用。觀音散本身以健脾化濕為主,而神麴的加入能增強其消食導滯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者,效果更佳。
  2. 理氣止痛: 神麴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一定的理氣止痛作用。觀音散中多以理氣和胃為主,而神麴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理氣止痛的效果,對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者,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 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的功效。觀音散本身藥性偏寒,加入甘草可 減緩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其二,甘草具有 解毒 的功效,可以 減輕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例如減輕川芎、白芷等藥材的燥烈之性。此外,甘草還能 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佳。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觀音散本身主治風寒感冒,黃耆的加入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效抵禦外邪入侵,促進感冒的痊癒。
  2. 扶正祛邪,協同作用: 觀音散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具有解表散風之效,黃耆的補氣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使治療更全面、更有效。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觀音散本身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加入木香能進一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疼痛。
  2. 調和氣血:木香還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使氣機通暢,從而減輕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與觀音散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全面地調理氣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味觀音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益氣止瀉之效。觀音散原方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白朮可增強健脾之力,使脾胃運化正常,利於水濕的排除,避免因脾虛不運而導致水濕停滯。
  2. 補氣升陽: 白朮同時具有補氣升陽之效。觀音散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這些症狀常與脾腎陽氣不足有關,白朮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腎之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增強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加味觀音散》是一首中藥方劑,由白扁豆、石蓮肉、人參、茯苓、神麴、甘草、黃耆、木香、白朮等藥材組成。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石蓮肉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潤肺、益氣養陰、止咳化痰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益氣養陰、健脾補肺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加味觀音散》具有益氣固表、健脾益腎、清熱化濕等功效,可治療南方的濕熱疾病,如水腫、泄瀉、痢疾、腸炎、胃炎、消化不良等。

傳統服藥法


白扁豆(微炒)石蓮肉(炒,去心)1分, 人參(焙,去蘆)1分, 白茯苓1錢半(去皮), 神曲2錢(炒), 甘草(炙)1錢, 香白梔1錢, 綿黃耆(捶碎,用蜜水拌炙)1錢, 木香(炒)1錢, 白朮(炒)1錢半。
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
上為末。
每服嬰兒用1字,2-3歲半錢,4-5歲1錢,用水1小盞,或半銀盞,棗子半個,煎十數沸,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宜久煎,以充分發揮藥效。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觀音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 加味觀音散(《魏氏家藏方》卷十。)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組成:白扁豆(微炒),石蓮肉(炒,去心)1分,人參(焙,去蘆)1分,白茯苓1錢半(去皮),神曲2錢(炒),甘草(炙)1錢,香白梔1錢,綿黃耆(捶碎,用蜜水拌炙)1錢,木香(炒)1錢,白朮(炒)1錢半。主治: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 。 主治: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