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觀音散
JIA JIAN GUAN Y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觀音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備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白朮燥濕利水的功效,能幫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腹瀉等問題。對於脾虛汗多者,白朮的止汗功效亦能起到改善作用。
因此,在加減觀音散中加入白朮,可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等多重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化濕: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白扁豆能有效改善。加減觀音散中常伴隨有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等病機,白扁豆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健脾化濕作用。
- 解毒消腫:白扁豆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狀也有療效。加減觀音散在治療一些濕熱蘊結的瘡瘍、腫毒時,白扁豆的加入可起到輔助解毒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觀音散原方以清熱解毒為主,而人參具有補氣固本、益氣復脈之效。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加入人參可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避免因疾病而耗損元氣。
- 扶正祛邪: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觀音散清熱解毒,但若患者正氣不足,則藥物難以發揮功效。人參可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免疫力,使機體有足夠的抵抗力來對抗病邪,提高藥效。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觀音散常用於治療溼熱病症,而茯苓能協助排水,緩解濕熱所致的諸症,如水腫、小便不利、脘腹脹滿等。
- 健脾和胃: 茯苓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消化功能。觀音散中常有其他燥熱藥物,茯苓的加入可起到緩解燥熱藥物的副作用,保護脾胃。
加減觀音散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山藥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山藥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健脾益胃、補肺和腎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如黏多醣和各種氨基酸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改善脾胃虛弱所導致的症狀。
在加減觀音散的應用中,山藥的加入有助於調和脾胃,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特別是在治療因脾虛引起的乏力、食慾不振及體虛等症狀方面。此外,山藥還能夠滋潤肺部,對於伴隨有濕熱或乾燥症狀的患者尤其重要。因此,山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改善了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體現了中醫藥虛實相扶的理論。
「加減觀音散」方劑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觀音散中可能含有性寒、燥或峻烈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它可以協助藥物更好的滲透,提高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甘草也具有一定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觀音散中加入黃耆,旨在增強其補氣固表之效。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觀音散本身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為主要功效,而黃耆的加入,則能補益脾肺之氣,使機體抵抗力增強,不易受邪氣侵襲,並能促進創傷癒合,增強藥效。同時,黃耆還能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與觀音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治療各種瘡瘍腫毒。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神麴」主要考量兩點:
1.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芽的酒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方中若出現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加入神麴可幫助消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緩解腹痛: 神麴還有止痛作用,對於因食積所致的腹痛,可起到緩解作用。
此外,神麴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泄廢物,改善消化功能。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加減觀音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症狀,麥芽的加入可幫助消食導滯,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藥效。
- 緩解胸悶:麥芽還具有理氣行滯的作用,對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加減觀音散中加入麥芽,可增強其理氣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胸悶症狀。
加減觀音散中加入香附,主要有兩大原因:
- 疏肝理氣: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之效。觀音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香附可以疏肝解鬱,調暢氣血,緩解疼痛,幫助改善女性生殖系統的功能。
- 健脾和胃: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脹等症狀。觀音散中加入香附,可以增強藥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加減觀音散」主要成分包括白朮、白扁豆、人參、茯苓、山藥、甘草、黃耆、神麴、麥芽和香附,主要用於治療小孩子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備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多種功效,適用於咽喉腫痛、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等症狀。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等效果,能增強免疫力、消暑化濕,治療食物中毒等問題。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多方面的功效,適合脾虛氣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能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等,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等。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等功效,適用於氣虛、脾虛等症。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等功效,適合消化不良、腹脹等。
人參,具有補氣、安神、健脾胃等多種功效,適合氣虛、心悸、失眠等症狀。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等效果,適合脾虛、虛弱等。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滿等。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效果,適合食積腹脹、嘔吐等。
綜合來看,「加減觀音散」藉由這些中藥材的共同作用,能有效治療小孩子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其功效涵蓋補氣、健脾胃、止瀉、消食化積等多方面,是一種針對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的中藥方劑。
傳統服藥法
白朮(炒)、白扁豆(蒸)、人參(去蘆)、白茯苓、乾山藥、甘草、黃耆(蜜水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炒去毛)各等分。
調理脾胃。
上為末。
每服1錢,空心米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瀉。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觀音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組成:白朮(炒)、白扁豆(蒸)、人參(去蘆)、白茯苓、乾山藥、甘草、黃耆(蜜水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炒去毛)各等分。 主治:調理脾胃。主治:小兒食瀉。
加減觀音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七。 組成: 加減觀音散(《準繩·幼科》卷七。)出處:《準繩·幼科》卷七。組成:黃耆2錢5分,人參2錢5分,木香1錢,甘草(炙)1錢,石蓮(去心)1錢,扁豆(炒)1錢,茯苓1錢,白朮1錢,全蠍1錢,羌活1錢,防風2錢,天麻2錢。主治:止吐瀉,截虛風。 。 主治:止吐瀉,截虛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